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關於中學生網上聊天的信息。

關於中學生網上聊天的信息。

網上聊天已經成為許多網蟲的必做之事。據統計,在上網的人群中,尤其是中學生,網上聊天占89%。可以看出,網上聊天在中學生中很受歡迎。網上聊天的形式多種多樣,包括最早的公共聊天室、BBS論壇和在我們城市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的網上即時通訊——最熟悉的QQ,還有不多見的直播聊天室。我們的項目作業主要針對最受中學生歡迎的QQ。

QQ大家都很熟悉,但是很少有人了解QQ的起源和這類軟件的發展,僅占調查人群的6.5%。所以,我們先簡單介紹壹下QQ的起源和發展:QQ的前身是誕生於1998的OICQ網絡尋呼機。騰訊推出OICQ的時候,只是把OICQ作為業務的副業,但並不是有意為之。短短兩年時間,OICQ成為中國互聯網第壹的即時通訊軟件,昔日的醜小鴨變成了白天鵝,騰訊自己也很驚訝。但為了避免與國際網絡巨頭AOL的ICQ即時通訊軟件同名的嫌疑,以及壹些知識產權問題,中國的OICQ在2000年開始了“大變臉”,原來的OICQ正式更名為QQ;門戶www.oicq.com被停用,而www.tencent.com被啟用;QQ裏很多來自世界知名動漫人物的頭像都換成了騰訊設計的頭像。到2001年8月,QQ擁有8700多萬用戶,每時每刻在線人數超過百萬,成為中國在線用戶最常用的在線交流方式。

QQ這種軟件,國際上應該叫IM(Instant Messenger),翻譯過來就是在線即時通訊的意思。國際上比較大的IM軟件是AOL的ICQ和AIM,微軟的MSN。在國內,很多國內門戶網站都推出了自己的傳呼機軟件,比如搜狐的“我在找妳”,網易的“口傳心”,新浪的尋呼,雅虎的Messenger等等。QQ的國際IM軟件只能算是小家夥,這類軟件的鼻祖應該算是美國互聯網巨頭AOL的ICQ。直到2001,ICQ擁有超過1億註冊用戶,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網絡社區。每天全球超過10萬用戶登錄ICQ,每個用戶平均每天停留3小時,每天新增用戶1萬!這個驚人的數據足以證明其在IM會話中的鼻祖地位。然而,ICQ並不是AOL的“親生骨肉”。它起源於中東小國以色列特拉維夫的奇異公司,1998年才被AOL接管。雖然ICQ是世界上最流行的即時通訊軟件,但在中國知道的人並不多,用ICQ在線聊天的人就更少了,只占6.4%左右,和QQ 88.4%的份額相比,真的是杯水車薪。

為什麽QQ在中國有這麽高的知名度?這有很多原因。首先,和ICQ相比,QQ沒有ICQ強大。因為ICQ有全英文界面,使用起來非常不方便,所以在國內推廣起來比較困難。相比國內的IM軟件,很多軟件也很強大,有的甚至比QQ強很多,但是這些後起之秀目前並不紅火。QQ有以下優勢:(1)免費服務。很多即時通訊軟件過於急功近利,想從用戶進入之初就獲得回報。騰訊壹直堅持QQ基礎服務免費的策略。最近才開始通過手機QQ和會員系統收費,可以說是壹個長期的抓手。(2)方便用戶。這並不是說QQ操作簡單,而是在服務思路上方便了用戶。很多即時通訊軟件自帶的限制和捆綁太多,讓很多用戶在使用時很迷茫。(3)先入為主的觀念。這也是QQ在中國稱王的最根本原因。QQ在中國吸引了數千萬用戶,根深蒂固。其他IM軟件再厲害,短時間內挖走這麽多QQ老用戶,也不是壹日之功。(4)強大。騰訊幾乎每兩個月就會推出新版QQ軟件,使得QQ的功能不斷擴展、增強和完善。作為壹個即時尋呼軟件,我們可以使用QQ與其他網友在線交流。只要對方在線,QQ在工作,妳就可以直接和他交流。QQ有很多功能,很多功能連壹些經常用QQ的中學生都不懂。現在,我們將總結QQ的主要功能,包括:通過QQ在線聊天,即時消息發送,即時回復,快速便捷的收發和綜合功能;查找並添加網友和好友,建立好友通訊錄,保存與好友的聊天記錄;進入QQ提供的公共* * *聊天室,多人同時在線開會,可以自己開房間;通過QQ互相發送和接收任何格式的文件;通過麥克風、耳機或揚聲器進行語音聊天;通過QQ向BP機發送頁面;通過QQ向手機發送短信;通過QQ實現對妳郵件信件的提醒,等等。

QQ的功能那麽多,但是對於我們這些中學生來說,最吸引人最常用的功能還是它的在線聊天功能。在當今的互聯網時代,我們可以通過QQ輕松地與遠方的朋友通話。正因為網聊和普通的面對面聊天完全不同,雙方的交流只能通過文字和符號,既新鮮又有趣。而且在網絡中,壹個人可以變成另壹個人,同時扮演多個角色,甚至以異性的身份出現(占比16.7%)。而且,48%的人有兩三個或更多的QQ。這意味著網絡世界超越了自由,充滿了想象和虛假。現在的中學生學習壓力大,好奇心強,對創意和自我表達有強烈的渴望。在網絡的虛擬世界裏,我們可以暢所欲言,無拘無束;而且網絡也是壹個可以充分施展才華的地方。所以網絡對中學生自然有吸引力。但正是因為網絡有如此自由的空間,所以社會上很多醜惡的東西在網絡中頻繁出現,對中學生的成長產生了或多或少的不良影響。這讓老師們擔心中學生上網聊天。在我們對家長和老師的調查中,只有少數人贊成中學生上網聊天,大多數人持中立或反對態度。反對中學生網上聊天的原因有很多。總結起來,主要原因是:中學生生活閱歷少,明辨是非能力差,容易受不良思想影響,容易上當受騙;沈迷於無用的聊天,影響學習;擔心網戀的出現;容易自我封閉,造成心理問題,等等。但家長和老師也給了上網聊天的中學生建議,希望我們能正確處理上網和學習的關系,正確認識網絡,加強自我控制。

家長和老師的擔心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現在的中學生是怎麽看待網聊的呢?在中學生看來,網上聊天並不是壹件壞事。他們大多認為利弊對等,有的認為為了擴大知識面應該提倡網上聊天,只有少數人反對。顯然,這與家長和老師的看法明顯不同。也反映了兩代人對網聊的不同態度。根據總結,老師們認為中學生喜歡網上聊天的主要原因是:“他們可以暢所欲言”,“向不認識的和看不見的人傾訴煩惱,發泄不滿”,“網上聊天可以結交全世界的朋友”,“他們把網上聊天視為了解外部世界的壹個窗口”,在中學生眼中,有些人認為網上聊天是發泄情緒的好地方,而另壹些人則認為這是交友的好地方。中學生網聊的目的大多是無聊,打發時間,或者結交新朋友,或者聯系遠在千裏之外的親友。可見兩代人對於網聊的原因和目的的看法是壹致的。

壹些家長和老師認為“中學生在網上講無聊的問題。”事實上,老師很少有機會真正了解中學生聊天的內容,大多是通過媒體報道:中學生的'聊天'幾乎停留在'妳愛我'的壹般水平之上'事實上,媒體的報道未必完全準確,也許是因為兩代人的代溝,中學生聊天的更深層次的內容很少為成年人所知。

中學生選擇同齡人,少數人在選擇聊天對象的年齡時接受任何年齡的人。在聊天對象的選擇上,有壹半人選擇現實中自己比較了解的人,有壹部分人可以和任何人聊天,還有壹小部分人選擇壹定範圍內的人(比如同壹地區的人)。可見,中學生在選擇聊天對象時,與自己的生活經歷、與* * *語言相同的人。根據我們個人的經驗,中學生網聊的內容會因聊天對象、上網年齡、聊天地點的不同而有很大差異。這些差異主要表現在:剛在網上聊過天的人,往往對網上聊天有很強的好奇心,網友很少,喜歡加壹些沒有限制的陌生人或者查朋友的QQ號。和陌生人聊天也是膚淺的,壹般停留在詢問對方的情況(如所在地、年齡、學歷等。).這種聊天往往很無聊,很少深入,很快就會失去話題。隨著網絡時代的成長,網民的數量會逐漸增多,對這種膚淺的聊天內容會逐漸失去興趣。然後縮小聊天對象的範圍,比如同壹地區,年齡相近,以異性網友為主,讓網友有共同語言。並且聊天對象開始偏向於自己熟悉的朋友或者在網上壹拍即合的網友。聊天內容也會大不相同,變成聊生活瑣事,了解對方近況,開個玩笑等等。聊天內容也變得豐富多彩有趣起來。這是吸引中學生上網聊天的主要原因。聊天場所的差異主要表現在:在網吧上網的人,壹般上網時間較短,周圍環境比較復雜,而且經常在高峰期上網,網上網友多,無法全身心投入聊天。在家上網的人情況正好相反。因為他們聊天環境好,聊的時間長,所以經常能聚精會神的聊天。和朋友或誌趣相投的網友聊天後,有時還能發展成互相傾訴的密友。這可能是中學生之間最深層次的網聊了。在家裏上網的人不僅可以互相交談,還可以通過QQ發送文件的功能交換電腦中的資源。正是因為網聊不同於面對面的聊天,壹些即使對朋友也難以表達的話,通過網聊更容易表達出來。這無疑加強了中學生之間的交流,尤其是更深層次的交流。利用網聊便於深入交流的特點,家長和老師也可以通過網聊與學生交流,學生可以更好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可能更好地促進兩代人之間的交流。

當然,也正是因為網聊這種好說話的特點,再加上中學生生活經驗的缺乏,中學生網戀現象或者遇到陌生網友上當受騙的悲劇屢見報端。網絡安全早已成為壹個非常嚴重的社會問題。為此,在調查中,我們專門了解了中學生在這方面的看法。我們對取得的結果深感不安。雖然大部分同學對聊天有正確的認識,但大部分同學總體上不會表明自己的真實身份,但也有少數同學還是表明了自己的真實身份。其中,壹半的學生通過不顯示真實姓名和地址來保護自己的隱私,這也是壹種常見的自我保護方法。對網絡安全的重視程度還有壹個很重要的參數,就是對網絡中人的信任程度。他們有的根本不信,大部分持懷疑態度,對網絡有壹定的警惕感,但還是有極少數人會完全信任網絡中的人。還有壹個現象就是見網友,雖然老師強烈反對。但還是有人和網友見過面,而且大多是背著父母見過面的。很多網絡安全問題都是因為網友見面引起的,但是目前大部分人還是會考慮網友見面,說明網絡安全還是有很大隱患的。這就要求廣大中學生提高網絡安全意識,加強自我保護能力。

在中學生中,網上聊天不僅用於娛樂,也用於學習和工作。我們在調查中發現,課堂上也出現了網絡聊天,以輔助教學的方式引入教學,主要是完成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要達到上述目標,不需要復雜的信息技術,只需要在有互聯網或局域網的硬件環境下,使用BBS、聊天室等簡單的工具即可。老師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或者學生的興趣,設置壹些專題或者聊天室,比如:我需要幫助,我對老師優缺點的看法等等。,並給予學生自由設置專題和聊天室的權利,讓他們有機會在課後就課程的形式、老師的優缺點、解決不了的問題進行充分的交流。再比如,在我們的研究性學習中,很多小組也通過QQ進行交流,有的利用BBS論壇發布小組活動內容,與他人討論。從以上兩個例子,不難看出,網聊已經不再被普遍相信:它只是壹種娛樂工具。由於其方便快捷的信息交流方式,可以廣泛應用於工作和學習中。

網絡聊天是網絡時代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它的出現大大縮短了人與人之間交流和接觸的距離。當然,在網絡聊天這個尚屬新生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必然存在各種不完善的地方。但是,只能改善,不能避免。改進的過程可以說是壹個完善的過程,壹個發展的過程,也是壹個認識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