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俄羅斯第六屆國家杜馬(議會下院)選舉投票如期進行,俄羅斯總理普京作為選民在位於柯西金大街俄羅斯科學院內的第2079投票站投票.
從本月開始,俄羅斯將經歷兩次大選,第六屆國家杜馬(議會下院)選舉和總統大選。執政的統壹俄羅斯黨(以下簡稱統俄黨)能否在議會中繼續保持絕對優勢,普京和梅德韋傑夫能否信守四年前的君子之約,順利完成權力交接,國際社會普遍關註。9月26日,梅德韋傑夫總統在統俄黨代表大會上提出,由普京總理代表該黨競選總統,普京隨即提議由梅德韋傑夫率領統俄黨參加新壹屆國家杜馬選舉,俄當今政壇最大的政治謎團由此消散,總統大選主角登臺亮相,議會選舉的大幕正式拉開。
本月舉行的國家杜馬選舉,是1993年以來俄羅斯舉行的第六次議會選舉。根據梅德韋傑夫8月29日簽署的總統令,選舉於12月4日舉行。本屆國家杜馬設450個議席,其中半數由在選舉中超過7%的黨派按得票比例分配產生,另半數由全國225個選區各選壹名代表產生;有4個政黨議員團,即統俄黨、俄羅斯***產黨、俄羅斯自由民主黨、公正俄羅斯黨,其中統俄黨為執政黨,又被稱為“政權黨”。這是因為該黨與執政當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普京親自擔綱統俄黨主席,黨的最高委員會主席則由杜馬主席格雷茲洛夫擔任,該黨成員不僅在杜馬中占有憲法絕對多數,而且在全國各級立法機構中也占據多數。此外,在俄83個聯邦主體行政長官中有79個是該黨成員或其支持者。在上周舉行的議會選舉中,擁有雄厚行政資源和廣泛民意支持的統俄黨果然不負眾望,將近半數選票收入囊中,雖未能如願保住三分之二的憲法多數議席,失去修憲權,但其強勢地位仍無可撼動。作為俄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壹件大事,俄新壹屆議會大選至少有以下三個看點。
吹響俄總統大選的前奏曲
根據俄現行法律,國家杜馬選舉和總統大選每四年舉行壹次,其間隔只有短短的3個月。因此,杜馬選舉結果往往被看作是翌年3月總統大選的風向標。梅普9月出人意料之舉,使普京成為俄政壇最早公開競選總統意願的政治家,也提前半年終結了人們對俄下壹任總統的猜想。這壹決定贏得了俄民眾的普遍歡迎,認為普京出任總統有利於俄保持政局穩定,有利於俄實現發展振興。在這種情況下,明知對手已勝券在握,俄政壇還有誰會自不量力地跳上競技臺向普京發起挑戰呢?就連俄最大的反對黨領袖、多次參加總統大選的俄***領導人久加諾夫也公開表示,要視杜馬選舉的結果再確定是否參加明年的總統大選。這不免令人擔心,即將到來的總統大選會不會成為普京壹人的“獨角戲”?但憑借筆者對俄羅斯政壇多年的觀察,俄執政當局壹定會想盡壹切辦法,避免總統大選蒙上“不民主”、“不公平”的陰影。相信過不了太長時間,壹定會出現其他的總統候選人,就如同2008年總統大選的獨立候選人波格丹諾夫壹樣,於大選前夕橫空出世,選戰壹結束隨即銷聲匿跡。這裏,需要註意的是,根據俄2008年憲法修正案,俄總統和國家杜馬議員的任期將由原來的4年分別延長至6年和5年,也就是說,即將到來的大選,將是俄政治舞臺上接連甚或搭班上演議會選舉與總統大選這兩臺大戲的最後壹次。
烘托普京未來執政的政治氛圍
普京執政8年、“梅普組合”運作4年來,以普京為核心、統俄黨為基礎的執政團隊得到絕大多數俄民眾的支持,其對內謀發展、對外重振大國地位的治國理念贏得了俄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同。統俄黨在不久前公布的競選綱領中,重申了普京在年初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目標,力爭俄在2020年前進入世界經濟五強,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3.5萬美元。在這種情況下,杜馬選舉投票率的高下、統俄黨得票率的眾寡,不僅反映俄老百姓對執政黨的支持度,還將直接影響普梅組合未來治國方針的實施。因此,為求“完勝”,統俄黨使出渾身解數,接連打出三張王牌。壹是領袖牌。充分發揮普京作為國家領袖的個人魅力,仿效2007年在杜馬選舉前組織“支持普京運動”的做法,成立由工會、非政府組織等近500個社會組織和團體組成的全俄人民陣線,承諾無黨派人士也有可能進入統俄黨杜馬議席名單,以此將普京的“粉絲”與支持統俄黨的力量團結在壹起,“形成全民的廣泛參與”(普京語)。二是青年牌。普京在各種場合多次呼籲,要賦予青年人更多的機會,入選的杜馬議員名單中應出現新的、有前途的、高效率的年輕人。統俄黨最高委員會主席、杜馬主席格雷茲洛夫也表示,新壹屆杜馬議員將整體更新換代。俄現在發生的轉變在很大程度上是以青年為中心進行定位的,這壹做法在各個領域均應有所體現。三是民主牌。為擴大杜馬的代表性,吸引更多的政黨參與,俄當局將非議會政黨候選人參加杜馬選舉登記所需的支持簽名從20萬降低到15萬,同時壹改2007年杜馬選舉中禁止組建競選聯盟的做法,允許各政黨“吸納、同化”其他黨派參選,並下調政黨進入杜馬的“門檻”,由現在的7%降回5%(從下壹屆杜馬選舉開始實行。而作為過渡性措施,此次選舉中得票率高於5%但低於6%的政黨將獲得壹個議席,高於6%但低於7%的政黨將獲得兩個議席)。新政實施立見成效,除4個議會政黨外,亞博盧“民主黨”、正義事業黨、俄羅斯愛國者黨等3個非議會政黨均表示參選意願,並輕松獲得競選資格。因此,第六屆杜馬大選是20年來首次俄所有政黨參與的選舉,社會各界高度關註,參與熱情普遍高漲,為普京重返克裏姆林宮提前預熱。
展示普京對俄羅斯道路的不懈追求
普京歷來主張,壹個國家要根據本國歷史、地緣政治、具體國情自主確定民主的道路。多年前,他在與到訪的吳邦國委員長會談時曾明確表示,壹個國家的民主既不能“出口”,也不能“進口”。這些年來,普京勵精圖治,加強垂直管理、調整中央與聯邦主體關系,整肅“寡頭”、強化國家對國民經濟的掌控,制定修改法律、完善政黨政治制度,重拳打擊車臣恐怖分子、維護社會穩定,奉行強勢進取外交、捍衛國家利益,積極探索具有俄羅斯特色的發展道路。對普京的種種努力,國際社會將其稱之為“可控民主”、“主權民主”,還有的冠之以“普京主義”等等,不壹而足。而此次選舉中釋放出的種種信息,再次折射出普京對俄羅斯道路的不懈追求,引起各方關註。壹是即將出現的普梅組合中,梅德韋傑夫作為總理的分量將會有所增加。根據俄憲法,俄羅斯實行總統制,總統擁有超級權力,總理由總統提名並經杜馬審議通過後任命,總統可以隨時解散政府,也就是說,俄總理相對弱勢。縱觀20年來俄政局演變,無論是任期僅三個月的總理斯捷帕申,還是主持政府工作六年的總理切爾諾梅爾金,都屬於“技術型總理”(現任總理普京是個例外)。此次選舉後,這壹情況可能會出現某些變化。根據大選初步計票結果,統俄黨將繼續掌控新壹屆杜馬,而按照梅普之約,梅德韋傑夫掛帥統俄黨並出任新壹屆總理。也就是說,梅德韋傑夫出任總理雖形式上仍由總統任命、杜馬批準,但因其兼具議會多數黨領袖的身份,那麽在未來俄政治生活中,擁有強大政黨支撐的梅德韋傑夫總理,“說話底氣”應該是很足的,其影響力雖不能比肩現任總理普京,但可以肯定的是,與以往的“技術型總理”和“弱勢總理”相比,梅德韋傑夫將會在更大程度上參與俄經濟、軍事、外交、安全等重大方針政策的決策,普京總統也會更加註意傾聽總理的意見和建議。二是俄將出現壹黨控制議會上、下兩院的政治格局。前不久,普京團體的核心成員,聖彼得堡市前市長馬特維延科出任俄聯邦委員會(上院)主席,替換前任主席、公正俄羅斯黨領袖米羅諾夫。由此,俄政壇排在前4位的領導人(總統、總理、上下兩院議長)都來自壹個政黨,該黨成員在議會上、下兩院中占絕大多數,這種情況在俄政壇20年來出現尚屬首次。對此次選舉可能帶來的俄政治力量對比變化,有西方媒體批評俄民主倒退,對“俄式民主”橫加指責。《華盛頓郵報》甚至有評論稱,普梅二人將在今後的歲月裏把俄羅斯推上獨裁的道路。在這裏,可借用俄著名詩人丘特切夫的詩句來奉勸那些好為人師的民主鬥士:“俄羅斯不能用理性揣想,俄羅斯不能用尺子丈量,俄羅斯有獨特的秉性,對它只能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