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郭嘉的生平,主要事跡以及別人對他的評價
郭嘉(170-207)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謀士。他先在實力較強的袁紹軍中出謀劃策,後來發現袁紹難成大業,遂轉投曹操,為曹操統壹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勛,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而曹操稱贊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
官職:司空軍祭酒(軍師祭酒)
爵位:洧陽亭侯,謚曰貞侯
兒子:郭奕
終屬:曹操
曾屬勢力:袁紹
現代世稱:鬼才
三國爭雄,英雄輩出。對於各路英雄來說,擁有高明的謀士至關重要。眾所周知,諸葛亮壹出山,劉備就時來運轉,從寄人籬下的狼狽狀態開始走向成功,最終建立了壹方基業。與之相反,曹操集團卻因為壹個人的早逝而開始走下坡路,並最終導致曹操統壹中國的理想沒能實現。毛澤東曾對此人大為贊賞,稱贊他“才識超群,足智多謀,出謀劃策,功績卓著。”他,就是曹操早期軍事智囊團的核心人物—郭嘉。郭嘉是曹操最喜愛也是最得力的謀士之壹。曹操曾多次講過,自己百年之後要把自己的兒子托付給郭嘉。只可惜郭嘉英年早逝,否則,他在歷史的天空中所留下的光環絕對可與諸葛亮相媲美。
弱冠隱居 慧眼識主
郭嘉出生於潁川,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登封壹帶。此地是三國時期最大的人才庫。當時為各路英豪出謀劃策的謀士,十之六七出於此地。少年時代的郭嘉就展露出非凡的智慧,他喜歡與長者交談,往往有獨到的見解,常使長者們自愧不如。光陰往薦,飽讀詩書的郭嘉轉眼長大成人。他長得清瘦俊朗,又有壹雙清澈深邃的眼睛。郭嘉自信而清高,喜歡無拘無束,交友非常挑剔,只與心目中的仁人誌士來往。但他待朋友非常真誠、熱情,喜歡通宵達旦地飲酒暢談。郭嘉21歲的時候,在朋友田豐等人的鼓動下,投奔到袁紹帳下。袁紹當時被稱為“天下英雄”。他對郭嘉等人極為敬重,厚禮待之。但數十日壹過,郭嘉便看出袁紹不懂得用人之道,非成大事之人。於是,郭嘉毅然離袁而去。郭嘉是在袁紹最風光的時候離開他的,這非但要有極大的勇氣,更要有超常的眼光。
就這樣,郭嘉壹直賦閑了6年。公元196年,曹操頗為器重的壹位謀士戲誌才去世。傷心之余,曹操寫信給荀彧,讓他給推薦壹位可以接替戲誌才的謀士。於是,荀彧就將好友郭嘉推薦給了曹操。曹操大喜,十裏相迎將郭嘉接入自己的營帳,***論天下大事。這次會面的重要性絕不亞於後來的“隆中對”。郭嘉比曹操小15歲,但對曹操的宏國偉誌似乎了如指掌。當曹操就天下形給向郭嘉問計時,郭嘉壹語道破要害,趁議曹操乘袁紹攻擊公孫瓚之時先消滅呂布。這樣不僅能使曹軍擴大實力,又可以避免以後曹袁決戰時呂布從側翼威脅曹軍。曹操又詢問郭嘉,作為謀士,最關鍵的素質是什麽?郭嘉說戰爭和下棋壹樣,沒有壹場戰爭是事先部署好的,熟讀兵法只是入門,軍師的優劣在於臨場應變。郭嘉明晰透徹的分析,讓曹操壹下看到了光明的未來。曹操聽完感嘆道“使孤成大事者,必此人也。”郭嘉離開營帳後,也大喜過望地說“真吾主也。”從此,郭嘉便當上了曹操參謀軍事之官——軍師祭酒,為曹操的四方征戰出謀獻策,忠心效力。
神機妙算 屢建奇功
當時,各路諸侯割據壹隅,並無鯨吞四海之誌。在這種情況下,郭嘉對壹個個敵手心理狀態的準確判斷,便常常成了曹操獲勝的關鍵。197年,當曹操正擔心自己不具備與袁紹抗衡的能力之時,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之說。他壹連舉出十條理由,以證明“公有十勝,紹有十敗。”郭嘉的分析很具說服力,不但振作了曹軍將士的鬥誌,更助曹操擬定了遠期和近期的作戰目標。同時,郭嘉也正式確立了自己在曹操軍事智能團中的核心地位。
198年9月,曹操采納郭嘉之謀出兵攻打虎踞徐州的呂布。曹軍先破彭城,再敗呂布,最後圍困下邳。呂布堅守不出。戰役持續了大半年,曹操見士兵疲憊,準備放棄。這時,郭嘉卻看出了勝機。他以項羽為例勸諫曹操,提出“有勇無謀者若氣衰力竭之時,便不久於敗亡”的觀點,勸曹操急攻。曹操依郭嘉計策而行,壹面攻城,壹面決堤水掩下邳,果然於同年月攻克下邳,擒殺呂布。
壹般情況下,曹操對郭嘉是言聽計從的。但只有壹次,他沒有聽從郭嘉的意見,結果犯了壹個不可彌補的錯誤,那就是在199年放走了劉備。劉備投靠曹操後眾人壹開始都建議殺掉他,以絕後患。唯有郭嘉同曹操意見壹致,認為劉備不能殺。郭嘉的本意是讓曹操對劉備實施軟禁。因為如果殺了劉備,必然給曹操帶來不好的影響,斷絕人才之路。雖然不能殺,但也絕不可以放。但曹操對郭嘉的意思理解得壹知半解,以致鑄成大錯。在曹劉煮酒論英雄之後,劉備擔心曹操猜忌,便想伺機脫離曹操的控制。劉備假稱趁袁術潰敗,主動向曹操請求前去截擊。這時,恰好郭嘉不在身邊,曹操就同意了劉備的請求。待郭嘉回來,得知此事後馬上說“ 備不可遺也”。曹操當時也後悔了,立即派人去追,但已來不及。果然,後來劉備踞有徐州,開始對抗曹操。
官渡之戰 大放異彩
《易中天品三國》中提到郭嘉200年,曹操大軍與袁紹在官渡相持不下。曹操擔心劉備突然發難,在背後捅上壹刀。正面的強敵已難於應付,曹軍還能不能分出兵馬迎擊劉備呢?郭嘉偏偏說“可以”,而且事不宜遲。郭嘉分析道“袁紹向來優柔寡斷,不會迅速作出反應。劉備人心未歸,立足未穩,迅速進攻,他必敗無疑。然後再回師對付袁紹,這是改變腹背受敵的最好機會,決不能失去。”於是,曹操舉師東征,大破劉備,俘虜了劉備的妻子,擒了關羽。情況正如郭嘉所料,袁紹果然還沒有作出反應,劉備就已被擊敗。也是在曹操與袁紹相持官渡之時,又壹個令人不安的消息傳到曹營:江東豪傑孫策,準備發兵偷襲曹操位於許都的根據地。孫策驍勇善戰的名聲當時正在中原大地上檔檔作響,這位將門虎子藝高膽大,完全繼承了其父孫堅的好鬥氣質。此前,他以所向披靡之勢,在富饒的江東四面作戰,壹舉莫定了雄厚的基業。與袁紹相持中已經處於劣勢的曹操,根本不可能再抽出兵力保衛許都。而壹旦許都失守,曹操陣營將立刻分崩離析。這是曹營中人心最為動亂的時期,不少人開始暗中向袁紹獻媚,準備為自己留條後路。當時,曹軍中與袁紹私下有書信往來者很多,官渡之戰後,在袁營中就搜出了不少通敵竹簡。在此緊急關頭郭嘉居然提出壹個令人匪夷所思的見解“明公曹操根本沒必要抽出兵力去保衛許都,因為孫策來不了。”郭嘉說“孫策剛剛吞並江東,所殺的都是英雄豪傑。而孫策本人又輕率疏於防備,雖然擁有百萬之眾,但和孤家寡人無異。我看他必然死於刺客之手。”後來孫策果然因三名刺客為主人報仇,中毒箭而亡。這或許是巧合,但確實為郭嘉的神機妙算添上了壹筆。
203年,官渡之戰大敗而歸的袁紹病逝,曹操進攻他的兩個兒子,連戰連捷。曹軍諸將都想乘勝攻破二袁,可就在此時,先前力主北進的郭嘉卻力排眾議,獨進奇策,建議退兵。他為曹操分析了袁氏兩兄弟之間的矛盾“ 袁紹的兩個兒子,袁譚雖是長子,但袁紹更喜歡袁尚。袁紹壹直為傳位給哪個而猶豫,以至於在撒手人寰之際才草草決定讓三子袁尚接位,長子袁譚對此壹直心存不滿。如果我們攻打,他們壹定會聯合抗擊,如果暫緩用兵,他們壹定會爆發內訌。”郭嘉建議曹操裝作向南攻擊劉表之勢,“以待其變”。果然,曹軍剛回到許昌,袁軍生變的消息就已傳來。曹操乘機回軍北上,將袁譚、袁尚各個擊破,二袁壹死壹逃。因為郭嘉的妙計,這壹仗贏得既輕松又順利。
征討烏桓 天妒英才
《幻想三國誌》郭嘉形象207年,袁尚逃入烏桓,即現在的遼寧錦州壹帶。曹軍諸將都說“袁尚已如喪家之犬,關外胡人不會支援他們的。如果再做遠征,劉備必然會挑撥劉表襲擊許昌,萬壹有什麽變數怎麽辦?”此時的劉備經過數年的休養生息,在荊州劉表的身邊又積聚了相當的實力。以曹操對劉備的了解,他有理由擔心自己孤軍遠征之際,劉備會在背後發難。這時,郭嘉又提出不同於他人的見解“明公妳盡管放心地去遠征,留下壹個空空蕩蕩的許都也無妨,我料定劉備無法給妳添麻煩。不是劉備不想添,而是有人會代替您來阻止他,此人就是劉表。”在眾人壹片嘩然聲中,郭嘉詳細地分析了平烏桓之役的可行性和重大意義“胡人自恃偏遠,現在必然沒有防備,突然發動攻擊,壹定能夠將他們消滅。袁紹對胡人有恩,如果袁尚還活著,他們壹定幫忙,遲早是隱患。現在袁家的影響還很大,這個時候南征,如果胡人有行動,我們的後方就不安穩了。但劉表是個只知坐談的政客,他自知能力不足以駕馭劉備,所以必然會對劉備有所防備。現在雖然是虛國遠征,但壹勞永逸,就再也沒有後患了。”郭嘉的觀點壹針見血,曹操聽罷茅塞頓開,立刻進兵遼東。曹軍在白狼山奇襲烏桓主營,俘虜了20余萬人。走投無路的袁尚投奔了襄平公孫康。曹操軍到易城,郭嘉覺得推進的速度還是太慢,又進言道:“兵貴神速。現在潛力遠征,輜重太多,行進緩慢,被對方有所覺察必然就要做防備。不如留下輜重,輕兵速進,攻其不備。”後來,這壹戰成為了中國戰爭史上“兵貴神速、奇兵制勝”的經典戰例。曹操在設置了壹些撤軍假象之後,暗中率領壹支輕裝精兵,在向導的帶領下突然出現在烏桓首領蹋頓王的背後。烏桓軍士措手不及,首領蹋頓也被擊殺。這次行軍路況極端惡劣,沿途有長達二百裏的地段幹旱無水。當糧食吃光以後,曹軍將士又不得不先後殺了幾千匹戰馬充饑,才艱難抵達目的地。同年秋天,遼東太守公孫康帶著袁尚的首級前來投降。曹操根據郭嘉的計策終於徹底平定北方,統壹整個黃河流域以北地區。在從柳城回來的途中,因為水土不服,氣候惡劣,再加上日夜急行又操勞過度,郭嘉患疾病去世。就這樣,壹個曠世奇才如流星壹般隕落了。
君臣相知 情意深重
在曹操諸多謀士中,唯獨郭嘉最了解曹操,並且兩人關系親密,猶如朋友壹般。據載,二人行則同車,坐則同席,其親密程度可見壹斑。在嚴於治軍的操營帳裏,郭嘉有很多不拘常理的行為,但在偏愛他的曹操眼裏,“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曹操手下有壹位紀檢官員,叫陳群,曾因郭嘉行為上不夠檢點奏了他壹本。但是,曹操壹面表揚陳群檢舉有功,壹面卻對郭嘉不聞不問。不僅如此,曹操還暗地裏為郭嘉壹仍其舊的生活作風喝彩。在長年征戰生涯中,曹操總是把郭嘉帶在自己身邊,以便隨時切磋,見機行事。有史學家說,郭嘉是幸運的,只有曹操這種雄才大略的人,才敢於使用郭嘉這類藐視禮法的人,並把他引為“知己” 。每逢軍國大事,郭嘉的計策從無失算。曹操更是對年輕的郭嘉寄予了無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後,把身後的治國大事托付給郭嘉。
郭嘉在曹操集團中的重要地位是無人可以替代的,甚至可以將曹操的戎馬生涯按郭嘉之死分為前後兩部分。生前郭嘉幫助曹操統壹了北方:在曹操先後剿滅呂布、袁紹及其余部的戰鬥中,郭嘉居功至偉。郭嘉死後,曹操除在西北與馬騰、韓遂等草寇型軍閥的戰爭中取得壹些戰績外,基本上處於停滯不前的境地。208年赤壁之戰後,更留下壹個天下三分的無奈結局。對此曹操本人亦深有體會,不然他不會在赤壁戰敗後的退卻路上,發出這樣壹聲孤猿泣血般的哀嘆:“郭奉孝(郭嘉)在,不使孤至此。”
惜哉奉孝!痛哉奉孝!哀哉奉孝!
人物評說
壹、擇明主而事。
郭嘉從小胸懷大誌,在二十歲時就已經敏銳的感覺到天下即將大亂,於是隱居以待時日,另壹方面偷偷的和有才識之人保持交往。郭嘉最初出隱,是和田豐等北上依附當時勢力最強大的袁紹。袁紹對郭嘉等人極為敬重,更是厚禮待之。但是數十日壹過,郭嘉便看出袁紹優柔寡斷,用人不善,非成大事之人,遂只有壹人的毅然而去。恰逢曹操招賢納士之時,荀彧,程昱***舉郭嘉!曹操招見郭嘉,問計袁紹。郭嘉說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之說,並獻計乘袁紹攻擊公孫瓚之時壹舉攻克呂布。這能使曹軍擴大實力,又可以避免以後袁曹決戰時,呂布從側翼威脅曹軍。曹操聽完感嘆道:“使孤成大事者,必此人也。”郭嘉對曹操的才能抱負更是留下了深刻印象。當他離開曹操營帳後,大喜過望的說;“真吾主也。”從此,郭嘉便當上了曹操參謀軍事之官——軍師祭酒。為曹操的四方征戰出謀獻策,忠心效力。
二、計呂劉而破。
二月,曹操便采納郭嘉之謀出兵呂布。曹軍先破彭城,再敗呂布,最後大軍圍困下邳。而呂布卻堅守下邳不出。曹操久攻不下,便思退軍。郭嘉勸說曹操繼續攻城,分析道;“呂布雖勇而無謀,現在其三戰皆敗,銳氣已衰,三軍將為首,將衰則軍衰。陳宮有謀卻反應遲鈍。現在正應該乘呂布銳氣未復,陳宮計謀未定之時,進軍急攻,必能徹底打垮呂布。”曹操依計而行,壹面攻城,壹面決沂、泗之水灌淹下邳,同年十二月果然就攻克下邳,擒殺呂布,陳宮。 建安四年,曹操派劉備去攻擊進犯的袁術。郭嘉壹聽說就大吃壹驚阻止道:“決不能讓劉備率軍而出,出則必反。”曹操後悔不已。劉備果然馬上就殺了徐州刺史車胄,聚沛反曹。曹軍兩面受敵。曹操想迅速揮兵滅劉而向袁。眾將卻無壹不怕袁紹乘機從背後攻來。曹操沈嚀不決,又是郭嘉分析道:“袁紹向來優柔寡斷,必不能迅速做出反應。劉備剛叛不久,眾心未歸,立足未穩,迅速進攻,其必敗無疑。然後回師對付袁紹,這是改變決戰前夕腹背受敵的最好機會,決不能失去。”曹操終於堅定信心,從官渡回師擊劉,壹戰而破並“獲其妻子”,擒其大將關羽,奪會了下邳。情況正如郭嘉所料,袁紹果然還沒有作出反應,劉備以被擊敗。
三、離間二袁。
官渡之戰後其二子,連戰連捷。將領無不主張趁勢徹底掃蕩二袁。而郭嘉卻力排眾議,獨建奇策。為曹操分析了二袁兄弟之見的矛盾,如果攻之則力合,緩之則必哄。建議曹操回軍裝做南向攻擊劉表之勢,“以待其變”。果然二袁為爭奪地盤而大打出手。曹操乘機回軍北攻各個擊破。二袁壹死壹逃。因為郭嘉的妙計,這壹仗贏的既輕松又順利並大獲全勝。
這時袁尚逃入烏恒,曹軍將領都認為不值得為了袁尚而遠攻烏恒,致使許昌空虛,為劉備偷襲。在眾議壹致的反對聲中,郭嘉再次獨具慧眼,精辟的分析了平烏恒之役的可行性和重大意義。郭嘉首先說出了征烏恒對鞏固曹軍剛攻占的黃河以北地區具有重大的意義。更說出了劉表,劉備之間的矛盾,指出劉表必不回讓劉備偷襲許都。曹操從其言而迅速率軍出征。郭嘉又進言兵貴神速,加以輕裝前進,以奇攻之。果然曹軍逼近到離烏恒君長所居柳城壹百多裏處,才被發現,結果張遼突陣,壹戰斬烏恒君長。袁尚又逃奔入遼東,遼東太守公孫康獻其首級而降。曹操根據郭嘉的計策終於徹底平定北方,統壹整個黃河流域!
四、君臣相知。
曹操幾乎每次出征,郭嘉都是隨從參謀軍機,行軍時以曹操是並肩而行,議事時也是和曹操同席而坐。每逢軍國大事議論紛紛時,郭嘉的計策總是正確的,並且他的策略從無失算,真正達到了算無遺策。郭嘉向不遵守禮法,而以其超群的智謀被曹操重用,也只有曹操這種雄才大略,才敢於使用郭嘉這類藐視禮法的人。並把小己二十多歲的郭嘉引為“知己”。更是對年輕的郭嘉寄予了無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後,把身後的治國大事托付給郭嘉。 當郭嘉因為病重臥床時,曹操不斷派人探視,“問疾者交錯。”當郭嘉病逝時,曹操親至靈堂,悲痛萬分。更有詩壹般的精練的語言道出了自己的無限哀傷和惋惜:“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本傳《傅子》)後更表奏朝廷說:“軍祭酒郭嘉,自從征伐,十有壹年。每有大議,臨敵制變。臣策未決,嘉輒成之。平定天下,謀功為高。不幸短命,事業未終。追思嘉勛,實不可忘。可增邑八百戶,並前千戶。”
總結
郭嘉是曹操最喜愛也是最得力的謀士,其深具通曉事理,足智多謀的資質。應該說,曹操之所以用兵如神,“仿佛孫吳”。其中因為有郭嘉為其運籌帷幄,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用曹操的話來說。便是:“平定天下,謀功為高!”
歷史評價
陳壽《三國誌》:程昱、郭嘉、董昭、劉曄、蔣濟才策謀略,世之奇士,雖清治德業,殊於荀攸,而籌畫所料,是其倫也。
曹操: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唯奉孝為能知孤意。哀哉奉孝!惜哉奉孝!痛哉奉孝!
毛澤東:才識超群,足智多謀,出謀劃策,功績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