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為什麽印度沒有像中國壹樣發展起發達的低端制造業

為什麽印度沒有像中國壹樣發展起發達的低端制造業

很多人喜歡關註外部世界,尤其關註那些遙遠的地方。

這些年,關於北美洲的美墨邊境砌墻了,南美洲的委內瑞拉挨餓了、土耳其人當街燒美元了、敘利亞內亂了、以及遙遠的歐洲國家在議會裏吵架了等等之類的消息經常出現在各種媒體上。

與之對比,作為亞洲國家的國人,卻並不經常關註亞洲地區,尤其是長期忽略了兩個低頭發展的鄰國:印度和越南。

印度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對很多人來說,比較普遍被認同的印度標簽是瑜伽,街頭的苦行僧、摩托車上的疊羅漢、以及印度火車的免費“掛票”......

除了這些之外,印度也有很多不被熟知的事情。

比如說,很少有人知道印度發射第壹代遙感衛星的時間是1988年,這比中國成功發射遙感壹號衛星的時間(2006年4月27日)提前了十幾年。

2007年5月25日,中國成功發射了遙感二號衛星,全色分辨率達已經到了2米級別,技術上仍然落後於印度。

有人會說,遙感衛星相機分辨率高壹點沒什麽了不起的。這樣看問題的人是還沒有體會到這種技術差距帶來的後果。2008年汶川地震後,由於國內遙感衛星所拍攝的衛星圖質量不能滿足實際需要,等到獲取國外提供的高分辨率災區信息圖像已是多日之後,也因此失去了寶貴的時效性。

再說說印度的汽車工業。

2008年,總部在孟買,進入全球商用汽車制造商前十名的印度汽車公司“塔塔汽車”從福特公司手中收購了捷豹路虎,正式成立了捷豹路虎汽車公司。

2010年,印度的另壹家汽車企業馬辛德拉(Mahindra & Mahindra)收購了曾經為美軍生產吉普車的韓國第四大汽車生產商雙龍汽車70%的股權,正式成為雙龍(Ssangyong)的新東家。

此前的2004年,雙龍汽車曾被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並購,但是雙方在2009年結束了彼此間的合作。

2016年,印度的汽車產量已經超越韓國,成為世界第五大汽車生產國。2017年,印度的新車銷量達到400萬輛以上,超過德國,躍居世界第4位。

印度,這個亞洲第二個制造汽車的國家,有著同中國壹樣龐大的國內汽車市場,但與中國汽車市場上有眾多外國品牌所不同的是,印度國產汽車在本國市場的占有率達到了60%以上。

再聊聊印度的軟件業。

1989年的時候,印度軟件業的總產值僅為2000萬美元,1990年就增長到5000萬美元,1999年時已達到40億美元。到2004年,印度的軟件出口值已達120億美元,出口到世界壹百多個國家。

再往後,我就很難查到印度軟件出口的更多數據了,但是已知印度軟件的出口量僅次於美國。

短短幾十年,印度就成為全球第二大軟件出口國。

另外,在美國矽谷的軟件公司中,印度裔也占了很大比例。

還有印度的制藥。

不僅中國人去印度代購格列衛,日本人和韓國人也去印度代購,而且不止格列衛,很多抗癌藥都是代購的熱門。印度生產了全球近四分之壹的仿制藥,而且有壹半以上是出口到歐洲、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因為,印度制藥的療效是看得見的。

還有印度的核能發電。

目前,印度已運行的核電站有22座。預計到2050年,核能發電將占印度總發電量的50%。

對於國人來說,印度有太多不被了解卻值得中國借鑒與學習的地方,在此不能壹壹列舉。雖然印度在世界上鬧出過很多笑話,不過他們在某些方面確實做得比較好。

反過來說,世界上哪個國家不鬧笑話,其他國家的笑話也不少啊,也不小啊。

最後就說幾句跟印度農業有關的吧。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印度東部地區發生了嚴重旱災,出現了嚴重的糧食危機,印度開始進口糧食。

後來,印度政府開始實施被稱為“綠色革命”的現代農業發展戰略。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印度的農業發展也取得了顯著成效。

這個擁有13億5000萬人口的國家,2018年大米出口量躍居世界第壹。

同時,印度還是世界第二大小麥生產國,也出口小麥。2018/19年度(4月到次年3月)印度出口小麥226,225噸。印度國有食品公司的數據顯示,2019年10月初印度的小麥庫存3930萬噸,比正常緩沖庫存2070萬噸多了近壹倍。

反觀中國,卻是世界第壹大糧食進口國。

在過去的十年間,中國的大米進口量增長了九倍,2013年中國就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大米進口國了。

把中國和印度這兩個超過10億人口的國家放在壹起對比,就出現了壹個有趣的現象:印度大米出口占比世界第壹位,中國大米進口占比世界第壹位。

說了這麽多,有人會覺得這是在吹噓印度。因為印度的面積不到中國的三分之壹,GDP也明顯不如中國。如果現在有人說印度將來可能超越中國,根本沒有人相信。

這就如同把時間拉回到1886年,當李鴻章在天津因為中日長崎事件盛氣淩人地訓斥日本外交官的時候,當時若有人告訴他,八年之後日本就會反超大清,並贈送給大清壹場甲午戰爭,李鴻章當然也不會相信。

但在此前兩年的1884年,也是在天津,第壹次見到李鴻章的伊藤博文就已經看到了十年之後。

伊藤博文從天津回到日本後,就對滿清的洋務運動做出了前期迅速崛起、欣欣向榮,但是很快就會抱殘守缺、停滯不前,後期將壹塌糊塗、混亂不堪的判斷。

當年的日本就是看準了滿清的這種趨勢,先以吞並琉球為試探,然後壹步步進逼,先割臺灣,後圖東北......當然,這樣的結果也是因為滿清自己把自己搞砸了,自然也就擋不住別人再來砸壹下。

當然,未來有很多理由相信歷史會避免同樣的錯誤,同樣也有很多理由懷疑歷史可能重復相似的軌跡。

然而今天,亞洲不只有壹個北望藏南、將中國領土拉達克劃入其版圖的印度,還有壹個對南海諸島堅稱主權、緊隨中國之後全面進行革新的越南。

近年來,越南經濟迅速增長,正在向制造業大國邁進。越南的發展速度有多快,有人說那裏很像二十年前的中國。

2019年,英國發生貨車偷渡事件,造成39名越南人死亡。曾幾何時,壹批中國人也正是用這種方式偷渡英國,為家鄉帶來源源不斷的財富。2000年6月18日發生在英國的多佛慘案,58名來自中國的偷渡者在卡車車廂裏因窒息死亡。時隔二十年,世界看到的是另壹批搏命求發展的越南人......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家國興替,此起彼伏。當中國即將面臨人口老齡化的時代,擁有近1億人口的越南現在正當年。

如果回顧壹下不太遙遠的歷史,1861年,當滿清開啟富國強兵的洋務運動時,日本還處在混亂的幕府末期。

1886年,當滿清北洋艦隊的鐵甲巨艦行駛在日本海域,明治維新後的日本海軍還沒有像樣的戰船。

然而他們不到十年就趕上來了。

甲午戰爭之前,滿清上下疲於應對西方各國,也沒人拿日本這個島國當回事。就像今天有些人看待印度和越南壹樣,時不時就會嘲笑他們壹下。

當年搞洋務建北洋的李鴻章也嘲笑過日本,甲午的慘敗也給他帶來了深深的痛苦。

這個世界是圓的,某種意義上,這個世界也是平的,二十年前能跑多快,能跑多遠,並不代表十年後的速度。

圖片

印度海軍

如今的印度和越南都在加速,雖然他們的體量不是很大,但是如果跑在前面的國家突然停滯下來或者自己摔倒了,他們也可能壹個接壹個地趕上來。

人們說,底氣是壹種能力,但有些時候運氣也是壹種能力。

今天,不顯山不露水的日本,不僅在積累巨大的社會財富,而且幾乎壹年壹個諾貝爾獎持續提升著日本的科研力量。

另外,在亞洲的北方,還有壹個叫俄羅斯的國家,俄羅斯曾經向西試圖沖進歐洲,受阻之後又向東試圖沖進亞洲,1904年日俄戰爭之後,俄羅斯逐漸退出了中國東北。近年來的俄羅斯看似壹蹶不振、無所事事、又好像是在等待著什麽。

圖片

太遙遠的未來不說,十年之後,世界會是什麽樣子的,人們還是可以憑著自己的感覺預測壹下的。

別看歐美天天鬧情緒,這個脫歐了、那個彈劾了,外人看得驚心動魄,人家自己波瀾不驚。

因為,他們畢竟有著幾百年穩固的社會基礎。即便是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也沒有改變他們什麽。

英國還是那麽孤傲,法國還是那麽浪漫,德國還是那麽較真兒......僅這壹點,亞洲國家就比不了,很多亞洲國家性情不穩。

十年之後,歐美或許還是那個歐美,亞洲或將不再是現在的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