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企業所得稅納稅籌劃從哪些方面入手

企業所得稅納稅籌劃從哪些方面入手

法律主觀:

企業所得稅 是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壹種稅。企業所得稅的輕重、多寡,直接影響稅後凈利潤的形成,關系到企業的切身利益。因此,企業所得稅是 納稅 籌劃的重點。 (1)分期預繳年終匯算清繳的納稅籌劃 企業所得稅采取按年計算、分期預繳、年終匯算清繳的辦法征收。預繳是為了保證稅款及時、均衡入庫的壹種手段。但是企業的收入和費用列支要到壹個會計年度結束後才能完整計算出來,平時在預繳中不管是按照上年應納稅所得額的壹定比例預繳,還是按納稅期的實際數預繳,都存在不能準確計算當期應納稅所得額的問題。企業由於受任務或季節因素的影響,會在某壹段時期多列支壹些費用,在另壹段時期少列支壹些費用,但總體不突破稅法規定的扣除標準。國家稅務總局規定:企業在預繳中少繳的稅款不作為 偷稅 處理。 (2)降低盈利年度應納稅所得額的納稅籌劃 企業所得稅依據各年度的盈利情況計算繳納,盈利年度繳納,虧損年度不納稅。 然而,企業虧損年度只能通過沖抵期後年度的應納稅所得彌補,而不能從以前盈利年度已納稅額中得到返還照顧。以前年度的盈利對企業即意味著預繳稅款。如果企業對積壓的庫存產品進行削價處理,可以使當期的應納稅所得額減少,進而降低應納所得稅(當其應納的 增值稅 也得以降低)。關聯企業間可以通過轉移定價或利潤的方式降低總體稅負。 企業在年初匯算清繳上壹年度所得稅時,多預繳的所得稅稅款,若沒有退還給企業,可以在本年度內抵繳。本項目反映企業在亡壹年度內多預繳而沒有退還給的稅款,在具體填制納稅申報表時可以根據“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賬戶資料或者上壹年度的年度納稅申報表確定。 已預繳的所得稅額。本項目反映企業在年終前已經按月(或季)預繳的所得稅稅款。 在具體填制納稅申報表時可以根據“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賬戶資料或者各月(或季)納稅申報表確定。 [案例1] **東星工業 公司 各季的所得稅納稅申報表資料,企業每季預繳所得稅744301.5元,全年已預繳所得稅2977206元(744301.5×4)。 [分析說明] 公司已預繳的所得稅額=2977206元 應補稅的境內投資收益的抵免額企業進行 股權投資 而取得的股息性所得,如果被投資企業所適用的所得稅稅率不是因為享受稅法規定的定期減免稅優惠政策而低於投資企業的適用稅率,則投資企業應當就股息性所得按規定補稅。在具體填制納稅申報表時,壹方面應當將股息性所得還原為稅前應納稅所得額,並按投資企業的適用稅率計算應納稅額,另壹方面用還原後的應納稅所得額按被投資企業的適用稅率計算所得稅抵免額,在計算實際應補繳稅額時予以扣除,兩者的差額即為實際應補繳的稅款。 本項目反映企業在年度內進行 股權 投資而取得的股息性所得在還原為應納稅所得額後按被投資企業適用稅率計算出的所得稅抵免額。 [案例2] **東星工業公司當年取得股息性所得255000元,被投資企業所得稅稅率為15%,還原為應納稅所得額為300000元,則該股權性投資收益的所得稅抵免額為4500元(300000×15%)。 [分析說明] **東星工業公司應補稅的境內投資收益抵免額=45000元 企業來源於我國境外的所得,已經在境外繳納的所得稅稅額,準予在匯總納稅時,從其應納稅額中扣除。具體扣除方法有兩種,壹種是分國不分項計算扣除,另壹種是定率扣除,企業可以選擇以壹種方法計算扣除。計算出的境外所得稅款扣除限額即為應補稅的境外投資收益的抵免額。 [案例3] **東星工業公司2001年全年實現利潤8475000元,其中包括美國分公司取得經營利潤1200000元,已經在美國繳納所得稅420000元;在南非所設 辦事 處取得利潤350000元,已經在南非繳納所得稅42000元。 若采用分國不分項計算,則其境外所得在匯總繳納所得稅時的扣除限額為: 美國所得的扣除限額=8475000×33%×(1200000÷8475000)=396000元 在美國實際繳納的稅款420000元,則在匯總繳納企業所得稅時可以扣除396000元,其余24000元(420000-396000)留等以後年度補扣。 南非所得的扣除限額=8475000×33%×(350000÷8475000)=115500元 在南非實際繳納的稅款42000元,低於扣除限額,則在匯總繳納企業所得稅時可以將實際繳納的稅款42000元全額予以扣除。 應補稅的境外投資收益的抵免額=396000+42000=438000元 若采用定率扣除法,則在匯總繳納企業所得稅時,準予扣除的境外已納稅款為: 準予扣除的境外已納稅款=(1200000+350000)×16.5%=255750元 應補稅的境外投資收益的抵免額=255750元 企業采用第壹種方法。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第四條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扣繳義務人。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稅款、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 《中華人民***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第五條 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主管全國稅收征收管理工作。各地國家稅務局和地方稅務局應當按照國務院規定的稅收征收管理範圍分別進行征收管理。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依法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稅收征收管理工作的領導或者協調,支持稅務機關依法執行職務,依照法定稅率計算稅額,依法征收稅款。 各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支持、協助稅務機關依法執行職務。 稅務機關依法執行職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阻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