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三國演義諸葛亮巧收姜維主要講的是什麽?

三國演義諸葛亮巧收姜維主要講的是什麽?

三國時期,西蜀丞相諸葛亮北伐中原,用詐城之計,攻奪北魏的天水關。天水關太守馬遵果然中計,下令全營火速披掛,去解救被圍的南安。

此刻,壹個職位低微的牙將姜維識破諸葛亮之計;向太守馬遵進諫,嗣南安是諸葛亮用的計,蜀兵欲乘虛攻取天水。

馬遵恍然大悟。姜維接著又向他講出壹個可以大敗諸葛亮,以解南安之危的將計就計的妙計。馬遵聽了將信將疑,姜維立下軍令狀,他才下令出兵。

諸葛亮沈浸於樂曲中,在等待著趙子龍老將軍的勝利消息。忽有探馬飛報,趙子龍在天水關前被圍困,這使他十分震驚。

他立刻命傳關興、張苞二人各帶800騎兵,速速飛馳天水關前,解救趙老將軍,不得有誤。然後又命馬岱去陣前探聽,務要查明是何人布陣,其人如何。

馬岱探聽歸來,諸葛亮得知天水關領兵布陣之將名叫姜維,是壹個智勇雙全、孝義無雙的賢將良才,

諸葛亮想收姜維為自己的助手。他得知姜維是個孝子,其母住在冀城,便想出壹條計策:命魏延虛張聲勢打冀城,姜維得知消息,便請兵殺回冀城救母。

諸葛亮又派俘將夏侯杼木帶兵前往冀城勸姜維投降。夏侯懋走到半路,聽老百姓說姜維已獻城降蜀,他只好往天水郡來。

夏侯懋進城,把姜維已投降蜀兵的消息告訴了天水郡守城官兵。深夜,諸葛亮讓人假扮姜維打天水郡。守城官兵更認定姜維降蜀是事實了。

姜維苦守冀城,糧草缺乏。壹日帶兵劫糧,蜀兵乘虛取冀城。姜維失城只好向天水郡逃去。天水郡眾將,誤認姜維已經投降,不準他進城。

姜維無奈落荒而去。走不到數裏,諸葛亮乘車而出,姜維見自己陷入重重包圍之中,便下馬投降了諸葛亮。

擴展資料:

主要人物:

1、諸葛亮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瑯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 ,三國時期蜀國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隆中隱居。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聯孫抗曹,於赤壁之戰大敗曹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又奪占荊州。

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

蜀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系;實行屯田政策,加強戰備。

前後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終因積勞成疾,於蜀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今陜西寶雞岐山境內),享年54歲。劉禪追封其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尊稱諸葛亮。

2、姜維

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少年時和母親住在壹起,喜歡儒家大師鄭玄的學說。因為父親姜_戰死,姜維被郡裏任命為中郎。?

諸葛亮北伐時,姜維被懷疑有異心,姜維不得已投降蜀漢,被諸葛亮重用。諸葛亮去世後姜維在蜀漢開始嶄露頭角。

費_死後姜維開始獨掌軍權,繼續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維北伐總計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壹次,小敗壹次。

後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對姜維北伐,而宦官黃皓弄權,姜維殺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禍,後司馬昭五道伐蜀,姜維據守劍閣,阻擋住鐘會大軍,卻被鄧艾從陰平偷襲成都,劉禪投降。

後姜維希望憑自己的力量復興蜀漢,假意投降魏將鐘會,打算利用鐘會反叛曹魏以實現恢復漢室的願望,但最終鐘會反叛失敗,姜維與鐘會壹同被魏軍所殺。

百度百科——姜維

百度百科——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