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中國歷史上黨的幾次重大會議

中國歷史上黨的幾次重大會議

1、中***壹大(1921年7月)

①內容:確立黨的奮鬥目標是用無產階級軍隊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實現***產主義。中心任務是組織工人階級,領導工人運動

②意義: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壹新,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之後出現了第壹次工人運動高潮

2、中***二大(1922年7月)

①內容:制定了黨的民主革命綱領: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統壹中國 為真正的民主***和國

②意義:第壹次提出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

3、中***三大(1923年)

①內容:決定國***合作,***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改組國民黨

②結果:與國民黨進行了合作,國民大革命興起,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但由於中***放棄領導權及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而失敗

4、八七會議(1927年8月)

①內容:糾正了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確定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決定秋收時發動武裝起義,毛澤東提出“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思想

②意義:給正處在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的中***產黨指明了新的出路,為挽救黨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

5、遵義會議(1935年1月)

①內容:

a、糾正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左傾”錯誤,取消其軍事最高指揮權。

b、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

②意義:在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是中國***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誌,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黨的歷史上壹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6、瓦窯堡會議(1935年底)

①內容:確立建立抗日民族統壹戰線方針

②影響:促進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發展,奠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壹戰線的基礎,推動了全民族的抗戰

7、洛川會議(1937年秋):

①內容:制定了全面抗戰路線

②影響:八路軍、新四軍挺進敵後,廣泛開展獨立自主的遊擊戰,建立抗日根據地,把敵人的後方變為抗日的前線

8、中***七大(1945年春)

①內容:毛澤東作《論聯合政府》的報告,指出當前形勢下黨的任務是: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領導人民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壹個獨立、自由、民主、統壹、富強的新民主主義國家。確立毛澤東思想為我黨的指導思想

②意義:為爭取抗日的最後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作了重要準備

9、中***七屆二中全會(1949年春)

①背景:人民解放戰爭取得戰略決戰的勝利,全國即將解放

②內容:

a、黨今後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以恢復和發展生產為壹切工作的中心

b、提出促進革命取得全國勝利的方針

c、規定了革命勝利後黨的基本政策和總任務: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為社會主義革命

d、告誡全黨要警惕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襲擊

③意義:解決了中國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的問題

10、中***八大(1956年秋)

①內容:

a、正確分析了國內形勢和主要矛盾的變化,指出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後國內的主要主要矛盾是人民建立先進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現實之間的矛盾。

b、確定當前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盡快把我國從落後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c、確定今後的總任務為建設壹個偉大的社會主義中國而奮鬥

d、確定經濟建設方針是既反冒進又反保守,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

意義:八大路線是正確的,提出的方針和設想富有創造性,是對我國對建設社會主義道路壹次成功的探索

11、十壹屆三中全會(1978年12月)

①內容:a、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壹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

b、果斷停止使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錯誤口號,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

c、決定撥亂反正,審查和解決黨內壹批重大冤假錯案,以及壹些重要領導人的功過是非問題

②意義: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它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的撥亂反正,是改革開放的開端,從此,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新時期黨的基本路線的思想是在這次會上開始形成的

12、十二大(1982年)

內容: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為整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

13、十三大(1987年)

內容: a、闡明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壹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b、提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分三步走的戰略部署

14、十四大(1992年)

①內容: a、提出90年代改革和建設的主要任務: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加快改革開放,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

b、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②意義:為我國規劃了本世紀前進航程,確立了邁向21世紀的行動綱領,大會形成了以江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

15、十五大(1997年)

內容: 

a、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並寫入黨章

b、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

c、對我國經濟、政治、文化領域改革和發展作出跨世紀的戰略部署

16、十六大(2002年)

主題:

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而奮鬥

主要內容:

把三個代表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並寫入黨章。

①三個代表進壹步回答了怎麽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建設怎麽樣的黨。

②當前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是“三個代表”

17、十七大(2007年)

十七大提出了三個基礎、三個重點和二個補充的發展新思路。

它們是:“要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為基礎,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重點,以慈善事業、商業保險為補充,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18.十八大(2012年)

科學發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最新成果

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對新形勢下實現什麽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作出了新的科學回答。科學發展觀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18.十九大(2017年)

主要考點(點擊右側題目進入新的文章查看):十九大報告期中考怎樣命題? 歷史、思品老師"鎖定"了這些考點!

會議總結性考點

1、中***從幼稚走向成熟的表現和原因

(1)表現:①1922年,中***二大提出了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②1923年中***三大,提出了統壹革命戰線,並在大革命中得到了實踐。

③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及時糾正了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錯誤,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產黨人開始獨立領導武裝鬥爭,向農村進軍,開展土地革命,創立了“工農武裝割據”的理論,為中國革命開辟了壹條正確道路。

④1935年遵義會議上,糾正了王明的“左”傾錯誤,第壹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原則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政策問題,是中***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誌。

⑤1936年,中***又根據國情和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調整政策,由“反蔣抗日”改為“逼蔣抗日”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為實現全民族抗戰奠定了基礎。

(2)逐漸走向成熟的原因:

①中***能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明確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

②中***經過長期革命鬥爭實踐,總結了正反兩方面經驗。

③中***排除了***產國際“左”傾錯誤的幹擾,獨立自主地解決自己的問題

2、中***三次工作重心轉移

①第壹次:由城市轉向農村 (八七會議)

原因:

a、由於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敵我力量的懸殊

b、三次武裝起義受挫表明城市暴動的革命方式不符合中國當時的實際情況 

c、中國革命的中心問題是農民問題,因此,只有開展土地革命,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才是革命取得勝利的基礎和保證

d、文家市會議決定進軍井岡山,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從此,黨的工作重心逐漸由城市轉向農村

②由農村轉向城市 (中***七屆二中全會)

原因:a、1949年,解放戰爭即將勝利、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已成定局

b、中***七屆二中全會提出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了城市,以恢復和發展生產為壹切工作的中心,開始了城市領導農村的革命時期。

③由階級鬥爭轉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十壹屆三中全會)

原因:“文革”十年動亂給黨和人民造成極大損失。1978年底,中***中央召開十壹屆三中全會,果斷地停止“以階級鬥爭為綱”的錯誤方針;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從此,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3.中***三次轉折點

第壹次:、八七會議(1927年8月)

①內容:糾正了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確定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決定秋收時發動武裝起義,毛澤東提出“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思想

②意義:給正處在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的中***產黨指明了新的出路,為挽救黨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

第二次:遵義會議(1935年1月)

①內容:a、糾正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左傾”錯誤,取消其軍事最高指揮權。b、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

②意義:在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是中國***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誌,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黨的歷史上壹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第三次:十壹屆三中全會(1978年12月)

①內容:a、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壹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

b、果斷停止使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錯誤口號,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

c、決定撥亂反正,審查和解決黨內壹批重大冤假錯案,以及壹些重要領導人的功過是非問題

②意義: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它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的撥亂反正,是改革開放的開端,從此,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新時期黨的基本路線的思想是在這次會上開始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