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句:
勿以惡小而為之 勿以善小而不為
軍中無戲言
揮淚斬馬謖
妻子如衣服
過五關斬六將
既生瑜,何生亮
身在曹營心在漢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死孔明嚇走生仲達
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寧可我負天下人 不讓天下人負我
良禽相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勇將不怯死而茍免,壯士不毀節而求生。身雖死,名可垂於竹帛也
夫英雄者,胸懷大誌,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誌者也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好詞:
恣意妄為 知遇之恩 張燈結彩 隱介藏形 以卵擊石 衣架飯囊 壹面之詞 搖搖欲墜
養精蓄銳 佯輸詐敗 揚幡招魂 血流成河 揎拳裸袖 虛虛實實 虛廢詞說 心術不正
心懷叵測 心膽俱裂 笑容可掬 笑傲風月
美麗心情團隊為您解答,望采納O(∩_∩)O謝謝
2. 請問三國演義中有哪些好句,文言文的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周末七國分爭,並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 分爭,又並入於漢。
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而起義,壹統天下,後來光武中興,傳至獻帝,遂分 為三國。推其致亂之由,殆始於桓、靈二帝。
桓帝禁錮善類,崇信宦官。及桓帝崩,靈帝即 位,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相輔佐。
時有宦官曹節等弄權,竇武、陳蕃謀誅之,機事不 密,反為所害,中涓自此愈橫。 建寧二年四月望日,帝禦溫德殿。
方升座,殿角狂風驟起。只見壹條大青蛇,從梁上飛 將下來,蟠於椅上。
帝驚倒,左右急救入宮,百官俱奔避。須臾,蛇不見了。
忽然大雷大 雨,加以冰雹,落到半夜方止,壞卻房屋無數。建寧四年二月,洛陽地震;又海水泛溢,沿 海居民,盡被大浪卷入海中。
光和元年,雌雞化雄。六月朔,黑氣十余丈,飛入溫德殿中。
秋七月,有虹現於玉堂;五原山岸,盡皆崩裂。種種不祥,非止壹端。
帝下詔問群臣以災異 之由,議郎蔡邕上疏,以為*墮雞化,乃婦寺幹政之所致,言頗切直。帝覽奏嘆息,因起更 衣。
曹節在後竊視,悉宣告左右;遂以他事陷邕於罪,放歸田裏。後張讓、趙忠、封谞、段 珪、曹節、侯覽、蹇碩、程曠、夏惲、郭勝十人朋比為奸,號為“十常侍”。
帝尊信張讓, 呼為“阿父”。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亂,盜賊蜂起。
時巨鹿郡有兄弟三人,壹名張角,壹名張寶,壹名張梁。那張角本是個不第秀才,因入 山采藥,遇壹老人,碧眼童顏,手執藜杖,喚角至壹洞中,以天書三卷授之,曰:“此名 《太平要術》,汝得之,當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異心,必獲惡報。”
角拜問姓名。老 人曰:“吾乃南華老仙也。”
言訖,化陣清風而去。角得此書,曉夜攻習,能呼風喚雨,號 為“太平道人”。
中平元年正月內,疫氣流行,張角散施符水,為人治病,自稱“大賢良 師”。角有徒弟五百余人,雲遊四方,皆能書符念咒。
次後徒眾日多,角乃立三十六方,大 方萬余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帥,稱為將軍;訛言:“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 天下大吉。”令人各以白土書“甲子”二字於家中大門上。
青、幽、徐、冀、荊、揚、兗、豫八州之人,家家侍奉大賢良師張角名字。角遣其黨馬元義,暗賫金帛,結交中涓封谞,以 為內應。
角與二弟商議曰:“至難得者,民心也。今民心已順,若不乘勢取天下,誠為可 惜。”
遂壹面私造黃旗,約期舉事;壹面使弟子唐周,馳書報封谞。唐周乃徑赴省中告變。
帝召大將軍何進調兵擒馬元義,斬之;次收封谞等壹幹人下獄。張角聞知事露,星夜舉兵, 自稱“天公將軍”,張寶稱“地公將軍”,張梁稱“人公將軍”。
申言於眾曰:“今漢運將 終,大聖人出。汝等皆宜順天從正,以樂太平。”
四方百姓,裹黃巾從張角反者四五十萬。 賊勢浩大,官軍望風而靡。
何進奏帝火速降詔,令各處備禦,討賊立功。壹面遣中郎將盧 植、皇甫嵩、朱□,各引精兵、分三路討之。
且說張角壹軍,前犯幽州界分。幽州太守劉焉,乃江夏竟陵人氏,漢魯恭王之後也。
當 時聞得賊兵將至,召校尉鄒靖計議。靖曰:“賊兵眾,我兵寡,明公宜作速招軍應敵。”
劉 焉然其說,隨即出榜招募義兵。 榜文行到涿縣,引出涿縣中壹個英雄。
那人不甚好讀書;性寬和,寡言語,喜怒不形於 色;素有大誌,專好結交天下豪傑;生得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 耳,面如冠玉,唇若塗脂;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漢景帝閣下玄孫,姓劉名備,字玄德。昔劉 勝之子劉貞,漢武時封涿鹿亭侯,後坐酎金失侯,因此遺這壹枝在涿縣。
玄德祖劉雄,父劉 弘。弘曾舉孝廉,亦嘗作吏,早喪。
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貧,販屨織席為業。家住本縣 樓桑村。
其家之東南,有壹大桑樹,高五丈余,遙望之,童童如車蓋。相者雲:“此家必出 貴人。”
玄德幼時,與鄉中小兒戲於樹下,曰:“我為天子,當乘此車蓋。”叔父劉元起奇 其言,曰:“此兒非常人也!”因見玄德家貧,常資給之。
年十五歲,母使遊學,嘗師事鄭 玄、盧植,與公孫瓚等為友。 及劉焉發榜招軍時,玄德年已二十八歲矣。
當日見了榜文,慨然長嘆。隨後壹人厲聲言 曰:“大丈夫不與國家出力,何故長嘆?”玄德回視其人,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 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
玄德見他形貌異常,問其姓名。其人曰:“某姓張名飛,字翼 德。
世居涿郡,頗有莊田,賣酒屠豬,專好結交天下豪傑。恰才見公看榜而嘆,故此相 問。”
玄德曰:“我本漢室宗親,姓劉,名備。今聞黃巾倡亂,有誌欲破賊安民,恨力不 能,故長嘆耳。”
飛曰:“吾頗有資財,當招募鄉勇,與公同舉大事,如何。”玄德甚喜, 遂與同入村店中飲酒。
其他太長了 妳直接去買本就好。
3. 三國文言文版好段三國演義中有壹段是講關羽嶄露頭角的事情:溫酒斬華雄 其文如下: (背景:各路諸侯聯盟討伐董卓)……卓大驚,急聚眾將商議。
……未絕,呂布背後壹人高聲出曰:“割雞焉用牛刀?不勞溫侯親往。吾斬眾諸侯首級,如探囊取物耳!”卓視之,其人身長九尺,虎體狼腰,豹頭猿臂;關西人也,姓華,名雄。
卓聞言大喜,加為驍騎校尉。撥馬步軍五萬,同李肅、胡軫、趙岑星夜赴關迎敵。
(點評:這裏作者安排男二號提前出場,並對其相貌,語言加以描述,意在強調敵人之強,沒有強大的敵人,就不足以顯出斬敵人之人之強) 眾諸侯內有濟北相鮑信,尋思孫堅既為前部,怕他奪了頭功,暗撥其弟鮑忠,先將馬步軍三千,徑抄小路,直到關下搦戰。華雄引鐵騎五百,飛下關來,大喝:“賊將休走!”鮑忠急待退,被華雄手起刀落,斬於馬下,生擒將校極多。
華雄遣人賫鮑忠首級來相府報捷,卓加雄為都督。(點評:進壹步寫敵人之強,同時對剛才聯盟討伐董卓之勝,潑了壹盆冷水) 卻說孫堅引四將直至關前……李肅為華雄謀曰:“今夜我引壹軍從小路下關,襲孫堅寨後,將軍擊其前寨,堅可擒矣。”
雄從之,……正遇華雄。兩馬相交,鬥不數合,(孫堅大敗)乃從小路得脫。
祖茂被華雄追急,將祖茂於林後殺出,揮雙刀欲劈華雄;雄大喝壹聲,將祖茂壹刀砍於馬下。(點評:大敗壹路諸侯,斬殺壹員大將,又進壹步描寫敵人之強。
而此時的聯盟軍,銳氣更弱,甚至有軍心動搖之虞)……紹大驚曰:“不想孫文臺敗於華雄之手!”便聚眾諸侯商議。眾人都到,只有公孫瓚後至,紹請入帳列坐。
紹曰:“前日鮑將軍之弟不遵調遣,擅自進兵,殺身喪命,折了許多軍士;今者孫文臺又敗於華雄:挫動銳氣,為之奈何?”諸侯並皆不語。(點評:此時,軍情已經到了千鈞壹發之際,甚至整個聯盟都有土崩瓦解之虞)紹舉目遍視,見公孫瓚背後立著三人,容貌異常,都在那裏冷笑。
紹問曰:“公孫太守背後何人?”瓚呼玄德出曰:“此吾自幼同舍兄弟,平原令劉備是也。”曹操曰:“莫非破黃巾劉玄德乎?”瓚曰:“然。”
即令劉玄德拜見。瓚將玄德功勞,並其出身,細說壹遍。
紹曰:“既是漢室宗派,取坐來。”命坐。
備遜謝。紹曰:“吾非敬汝名爵,吾敬汝是帝室之胄耳。”
(點評:此段之袁紹的描寫就可以看出此人任人的原則,是唯名望而任之)玄德乃坐於末位,關、張叉手侍立於後。忽探子來報:“華雄引鐵騎下關,用長竿挑著孫太守赤幘,來寨前大罵搦戰。”
……袁術背後轉出驍將俞涉曰:“小將願往。”紹喜,便著俞涉出馬。
即時報來:“俞涉與華雄戰不三合,被華雄斬了。”眾大驚。
太守韓馥曰:“吾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紹急令出戰。
潘鳳手提大斧上馬。去不多時飛馬來報:“潘鳳又被華雄斬了。”
眾皆失色。紹曰:“可惜吾上將顏良、文醜未至!得壹人在此,何懼華雄!”(點評:盡管事件已經達到了非常關鍵的時期,但是作者心平氣和不做任何的說辭,而是進壹步的把事件推向跟 *** )言未畢,階下壹人大呼出曰:“小將願往斬華雄頭,獻於帳下!”眾視之,見其人身長九尺,髯長二尺,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聲如巨鐘,立於帳前。
紹問何人。公孫瓚曰:“此劉玄德之弟關羽也。”
紹問現居何職。瓚曰:“跟隨劉玄德充馬弓手。”
帳上袁術大喝曰:“汝欺吾眾諸侯無大將耶?量壹弓手,安敢亂言!與我打出!”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試教出馬,如其不勝,責之未遲。”
(點評:就在千鈞壹發之際,作者安排男壹號關羽出場,但是作者卻又進壹步借袁術之口,貶關羽,所謂先抑後揚。)袁紹曰:“使壹弓手出戰,必被華雄所笑。”
操曰:“此人儀表不俗,華雄安知他是弓手?”(點評:曹與二袁的話語,顯出曹的用人與二袁不同,是唯能人而用之,同時也為以後的曹操崛起,二袁失敗埋下了伏筆)關公曰:“如不勝,請斬某頭。”(點評:作者可謂是吊足了讀者的胃口,在這 *** 之上,又讓關羽立下了軍令狀。)
操教釃熱酒壹杯,與關公飲了上馬。(點評:看重人才)關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來。”
(點評:輕描淡寫的壹句,烘托出關羽的無限氣概)出帳提刀,飛身上馬。眾諸侯聽得關外鼓聲大振,喊聲大舉,如天摧地塌,嶽撼山崩,眾皆失驚。
(點評:側面描寫,同樣是吊讀者胃口,但側面描寫出關羽的武藝氣概)正欲探聽,鸞鈴響處,馬到中軍,雲長提華雄之頭,擲於地上。其酒尚溫。
(點評:作者真的好耐性,臨收場時都不忘渲染壹下關羽,但是話語簡短,但份量極重)。
4. 文言文《三國演義》中的好詞好段“吾以為漢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論,豈期出此鄙言!吾有壹言,諸
軍靜聽:昔日桓、靈之世,漢統陵替,宦官釀禍;國亂歲兇,四方擾攘。黃巾之後,董卓、
傕、汜等接踵而起,遷劫漢帝,殘暴生靈。因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
狼心狗行之輩,滾滾當道,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蒼生塗炭。吾素知汝
所行:世居東海之濱,初舉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輔國,安漢興劉;何期反助逆賊,同謀篡
位!罪惡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願食汝肉!今幸天意不絕炎漢,昭烈皇帝繼統西川。
吾今奉嗣君之旨,興師討賊。汝既為諂諛之臣,只可潛身縮首,茍圖衣食;安敢在行伍之
前,妄稱天數耶!皓首匹夫!蒼髯老賊!汝即日將歸於九泉之下,何面目見二十四帝乎!老
賊速退!可教反臣與吾***決勝負!”
5. 文言版《三國演義》中哪些句子比較經典1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桃園三結義)
2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評價曹操)
3汝視我之劍不利否?汝劍利,吾劍未嘗不利(袁紹)
4寧教我負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負我(曹操)
5大丈夫願臨陣鬥死,豈可入墻而望活乎(袁紹)
6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劉備)
7父精母血,不可棄也(夏侯敦)
8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曹操對劉備)
9吾露父母之形,以顯清白之體耳(禰衡)
10吾觀顏良,如插標賣首耳(關羽)
11吾弟張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頭,如探囊取物耳(關羽評張飛)
12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13我乃燕人張翼德也! 誰敢與我決壹死戰(張飛)
14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狂吟(周瑜)
15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太史慈)
16生子當如孫仲謀!若劉景升父子,豚犬耳(曹操評孫權)
17但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嚴顏)
18吾手中寶刀卻不老!(黃忠)
19子龍壹身都是膽也!(劉備評趙雲)
20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劉備對劉禪)
21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馬謖)
22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諸葛亮)
6. 三國演義文言文版第壹回好句形容劉備的: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且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唇若塗脂。
形容張飛的: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頜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形容關羽的: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形容曹操的:身長七尺,細眉長髯三人初戰告捷:英雄露穎在今朝,壹試矛兮壹試刀,出出便將威力展,三分好把姓名標。贊劉備的:運籌決算有神功,二虎還須遜壹龍,初出便能垂偉績,自應分鼎在孤窮被董卓看輕:人情勢利古猶今,誰識英雄是白身。
安得快人如翼德,盡誅世上負心人。還有非常優美的場景描述語句。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壹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7. 三國時期的文言名句1 紹貌外寬而內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達不拘,唯才所宜,此度勝也。
紹遲重少決,失在後機,公能斷大事,應變無方,此謀勝也。紹禦軍寬緩,法令不立,士卒雖寡,其實難用,公法令既明,賞罰必行,士卒雖寡,皆爭致死,此武勝也。
紹憑世資,從容飾智,以收名譽,故士之寡能好問者多歸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誠心不為虛美,行己謹儉,而與有功者無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實之士鹹原為用,此德勝也(荀彧傳) 2 吾知紹之為人,誌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畫不明,將驕而政令不壹,土地雖廣,糧食雖豐,適足以為吾奉也(武帝紀) 3 公明勝紹,勇勝紹,用人勝紹,決機勝紹,有此四勝而半年不定者,但顧萬全故也。必決其機,須臾可定也(賈詡傳) 三國十大經典語錄~TOP10 第十位:“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壹***八個字卻稱贊了兩件事物,足可見微言大義的春秋筆法。
而且朗朗上口,婦孺皆宜。後來關羽雖然也得到了赤兔,但也沒聽別人這麽說過,估計作者肯定是呂溫侯的FANS,否則也不會這麽肉麻。
精辟指數:5.5 第九位:“馬氏五常,白眉最良” 老馬家五個兒子,為大家熟知的只有馬良,馬謖哥倆。馬良的確才華出眾,為劉備坐穩西川出了不少力,可惜死得較早。
馬謖雖說智商較高,也壹度取得諸葛亮的賞識,只可惜後來壹步棋走錯,丟了街亭。因此當人讀起這壹句話時,壹則嘆馬良死得過早,二則嘆馬謖聰明壹世,糊塗壹時。
精辟指數: 第八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有人說《後出師表》不是諸葛亮寫的,先不論是誰寫的,這裏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就是諸葛亮真實的寫照,也是最能表現諸葛亮後期六出祁山無力回天時的心情,也成為現代人常掛在嘴邊的壹個詞。精辟指數:6.5 第七位:“既生瑜,何生亮” 在《演義》裏,周瑜是心胸狹窄,永不服輸的代名詞,也只有當他病入膏肓,不久於人世時,才會由口及心地發出這樣的感慨。
只不過這句話過於自卑,長了諸葛誌氣,滅了自己威風。使得二人的形象在人們主中格式化了。
精辟指數:7 第六位:“子龍壹身都是膽也!” 這是趙雲迷們最津津樂道的評語,原因是在《演義》裏趙雲並不是作者重點描寫的對象,但由於他每回出場都是英姿颯爽,攻無不克,能得到主子這麽壹句肯定,當然是高興得找不到北了。不過也可以看出劉備沒有知人之能:趙雲跟了自己這麽多年,到這時才知道他的膽識,平時只給他壹些壓糧運草,打掃戰場,保護家屬的雜活,真是埋沒英雄。
精辟指數:7.5 第五位:“伏龍、鳳雛二人得壹,可安天下” 司馬徽壹向看好諸葛亮和龐統,曾經把諸葛亮比成姜尚,張良,所以這話從他嘴裏說出來壹點也不奇怪。二人倒也有些經天緯地的本事,因此這麽說也不過份。
奇怪的是劉備二人皆得,反倒不能安天下了,不能不引人思考。精辟指數:8 第四位:“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孫策當政時常常霸氣有余而策略不足,想不到他倒還有些識人之能,前者信任太史慈回城招降眾人,臨死時還給孫權留下了這樣的忠告,深刻看出了兩人的處事風格。
事實也驗證了他的準確性,張昭主外事時主張投降曹操;周瑜主內事時把孫權的妹子糊裏糊塗地嫁給了劉備。而二人各行其事時卻做得近乎完美。
精辟指數:8.5 第三位:“生子當如孫仲謀” 小時候看三國,很不明白這句話的含義,倒底是在誇孫權還是在罵孫權。稍大了壹點後才知道,曹操其實和孫權他爹孫堅是壹輩的,這麽說沒什麽不可以。
另外曹操的主要意思是誇孫權能守住父兄基業,跟袁紹和劉表的那幾個敗家子不同。怪不得辛棄疾很是欣賞孫權,並在自己的詞裏引用了這句話。
精辟指數:9 第二位:“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個人認為,在曹操說過的所有的話裏面,這句話是最精辟的。難怪劉備會嚇掉勺子,連蒼天也打了個冷戰,以為泄露了天機。
其實曹操也就是這麽壹說,試探壹下而已,後來又被劉備壹糊弄,否定了自己有生以來說過的最正確的壹句話。精辟指數:9.5 第壹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這壹句話,不僅給曹操的壹生定了性,也道出了曹操的能力,在治世是治國安邦之臣,在亂世則是獨霸壹方的軍事首領。
而曹操聽到這話面露喜色的原因還有壹點,就是沒有說他能成為皇帝,而他也不願登基稱帝,在史書上成為王莽、董卓壹類的人。精辟指數:10 再來幾個! 夏侯敦罵趙雲那壹句 汝等隨劉備,如孤魂隨鬼耳 ! 水鏡先生: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 操謂關公曰:“河北人馬,如此雄壯!”關公曰:“以吾觀之,如土雞瓦犬耳!”操又指曰:“麾蓋之下,繡袍金甲,持刀立馬者,乃顏良也。”
關公舉目壹望,謂操曰:“吾觀顏良,如插標賣首耳!” 曹操: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太史慈:大丈夫生於亂世,當戰死沙場,馬革裹屍而還!(原文不記得了,大概這意思) 獻帝:誰敢殺朕? 司馬昭:父親,妳猜曹睿那小皇帝……(電視劇裏的臺詞,不過這句太狠了!) 諸葛亮:萬物皆……(發明木牛流馬時說的那段話,原文不記得了) 傅彤:我乃漢將,焉能降吳狗乎! 吳質:君憂則臣辱,君辱則臣死! 周瑜:既生瑜,何生亮! 張飛:我乃燕人張翼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