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中國農村有電了。
農村供電始於19世紀末。最初是用小型發電站或發電機組為農田灌溉用的小型抽水機站供電。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由大電力系統向農村供電的比重不斷增長。到1970年,蘇聯、美國、日本、歐洲各國及其他工業發達國家都主要或幾乎全部由大電力系統向農村供電。中國於20世紀30年代開始,個別大城市郊區、個別縣份使用電照明和電力提灌。
但中國農村供電的發展很慢。1949~1957年,結合農田水利工程恢復,修建了壹批小水電站。50年代末期,農村電氣化開始列入國民經濟建設計劃,實行以大電力系統為主,大電力系統和小型電站並舉向農村供電的方針,加快了農村電力網和小水電站的發展速度。因此在1980年時,中國農村有電了。
供配電線路的種類:
1、高壓供配電線路:從發電廠到用戶的傳輸距離很長,而且需要經過多次變換,超高壓電源需要經多次變換和傳輸變成低壓後才能到達用戶。高壓供配電線路是指將超高壓或高壓經過的變配電設備按照壹定的接線方式連接起來的線路,其主要作用是將發電廠輸出的高壓電進行傳輸、分配和降壓後輸出,並使其作為各種低壓供配電線路的電能來源。
2、低壓供配電線路:由於在實際應用中,各種用電設備大都由380V或220V供電,這種電氣設備都屬低壓電器的範圍。低壓供配電線路是指對380V/220V低壓電進行傳輸和分配的線路,其通常可直接作為各用電設備或用電場所的電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