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查詢 - 元通鎮的旅遊景點

元通鎮的旅遊景點

始建於清代康熙年間,道光重修。王國英為抗英名將,鴉片戰爭中馳援寧波,率敢死隊與義律激戰,不幸被俘,誓不投降,終被英軍殺害。故居在增福街南側、座北向南,院落布局。二門磚石結構牌坊式,門柱上四川著名經史學者羅元甫題聯,文辭書法俱美。其它全為木結構單檐懸山式屋面。過廳面闊3間13.8m,穿逗粱架4穿用5柱,進深7m,通高5.2m。當心間垂柱、雀替雕花。其它廂房、大門、門廳、正廳均小巧玲瓏,天井中花臺屹立,庭院幽雅。

建於公元1903年的天主堂十分完整,坐落在麒麟街北側,除大門為哥特式,頂豎十字架外,其它全為中國傳統木結構形制。禮拜堂及經壇均為單檐歇山式屋頂,禮拜堂擡梁結構,通高9米,占地200余平方米。後院壹樓壹底,木結構單檐懸山式屋頂,穿逗粱架,通高10米多,寶壁裝修,轉拐樓梯設瓜柱,十分古樸。 是清代、民國年間元通紳糧人家居住環境的典型代表。地處麒磷街南側87~119號。5道封火墻將壹段街區分為相鄰的三進大院落。均為單檐木結構,布局大致相同。以黃氏正院為例,臨街面闊6間20米。中心間設卷棚為門樓,乳袱上蹲獅。門廳穿逗梁架,穿上架板為樓。廳後天井大8.2×3.1米。天井上樓口設吳王靠椅。正廳壹院單檐歇山式屋面,壹樓壹底,穿逗粱架5穿用5柱。面闊3間17米,進深3.3米,檐下斜撐弓浮雕纏枝花卉.樓上廊道相通,俗稱走馬轉角樓。正廳稍間設置樓梯上下。地腳枋下磚砌十字孔。明間後屏風與後院相通。後院天井4.7×11.3米,正房面闊3間14.8米,進深7.2米,通高9.5米。正房後又壹小天井,天井後的房屋屹立文井江邊。每個天井側有廂房,體量高度小於正房。大多數垂柱、雀替、駝峰浮雕花卉、凈物等。

羅氏故居建於清代中期,在黃氏正院之右。雖然布局和黃氏正院略同,但體量較小,面闊只有3間13.95米,天井也不大。二門為磚石結構,塑竹子、卷草及樓臺亭閣於門面及門頂。木結構上的雕刻工藝是三座院落中最為繁富、最為精湛的,其它川西鄉鎮也少見。且全部建築都是壹樓壹底,從二門後上樓,可轉完前後各院所有房間。該建築已十分陳舊,柱、枋及樓欄等多處腐朽。 分布在鎮北均壹公裏處的清溪村和三寶村。由若幹大型墓冢構成,墓冢壹般2~3畝大小。20世紀50年代,百姓在冢上發現畫像磚和陶俑及壹些明器,其中有全國少見,四川僅見的大規格,且具特別型制的“侍從騎吏”、“車馬”等磚。崇州市文物部門認為這不僅是元通那時人口聚居的佐證,也是當地繁榮發達的具體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