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音:崔顥:[cuī hào]
崔顥
崔顥(公元704年—754年),唐朝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氏,唐玄宗開元11年(公元723年)進士。他才思敏捷,長於寫詩,系盛唐詩人,《舊唐書·文苑傳》把他和王昌齡、高適、孟浩然並提,但他宦海浮沈,終不得誌。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是他那首《黃鶴樓》,據說李白為之擱筆,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贊嘆。
人物簡介
崔顥(hào)(約公元704年—754年),漢族,唐朝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詩人,唐玄宗開元11年(公元723年)進士。《舊唐書·文苑傳》把他和王昌齡、高適、孟浩然並提,但他宦海浮沈,終不得誌。
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氣勢宏偉,著有《崔顥集》。天寶中為尚書司勛員外郎。少年為詩,意浮艷,多陷輕薄;晚節忽變常體,風骨凜然。壹窺塞垣,狀極戎旅,奇造往往並驅江、鮑。後遊武昌,登黃鶴樓,感慨賦詩。及李白來,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無作而去,為哲匠斂手雲。然行履稍劣,好(蒱)博,嗜酒,娶妻擇美者,稍不愜即棄之,凡易三四。初李邕聞其名,虛舍邀之。顥至獻詩,首章雲:“十五嫁王昌。”邕叱曰:“小兒無禮!不與接而入。顥苦吟詠,當病起清虛,友人戲之曰:“非子病如此,乃苦吟詩瘦耳!”遂為口實。天寶十三年卒。有詩壹卷,今行。(元代辛文房《唐才子傳》卷壹)
他詩名很大,但事跡流傳甚少,現存詩僅四十幾首。
作品賞析
崔顥以才名著稱,好飲酒和賭博,與女性的艷情故事常為時論所薄。早年為詩,情誌浮艷。後來遊覽山川,經歷邊塞,精神視野大開,風格壹變而為雄渾自然。《黃鶴樓》壹詩,據說李白為之擱筆,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贊嘆。
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壹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2]
此詩寫得意境開闊、氣魄宏大,風景如畫,情真意切。且淳樸生動,壹如口語,不能不令人嘆為觀止。這壹首詩不僅是崔顥的成名之作、傳世之作,也奠定了他壹世詩名。《唐詩三百首》是後人對唐詩精粹的選集,就把崔顥這首詩列為七律之首,可見世人對此詩的器重。元代人辛文房《唐才子傳》記李白登黃鶴樓本欲賦詩,因見崔顥此作,為之斂手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有人說此說或出於後人附會,未必真有其事。但我以為也決非全部子虛烏有,李白寫的有關黃鶴樓的詩,我手頭就有兩首:壹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另壹首為《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壹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雖都與黃鶴樓有關,然皆另有所托,並非完全寫景。同時他的《鸚鵡洲》前四句“鸚鵡東過吳江水,江上洲傳鸚鵡名。鸚鵡西飛隴山去,芳洲之樹何青青”與崔詩句法何其相似。其《登金陵鳳凰臺》詩亦如此,都有明顯仿崔詩格調的痕跡。因此,既如“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兩句非李白之言,承認崔詩絕好,對於李白來說還是可以認定的。《滄浪詩話》(嚴羽)說:“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壹。”雖然有爭議,如胡應麟稱杜甫的《登高》為古今七律之冠,但也確是代表大家意見的中肯之語。這樣壹來,崔顥的《黃鶴樓》名氣就更大了。
黃鶴樓
註晴川:指白日照耀下的漢江。川,平原。漢陽:今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位於長江、漢水夾角地帶,與武昌黃鶴樓隔江相望。歷歷:分明的樣子。鸚鵡洲:位於漢陽東南二裏長江中,後漸被江水沖沒。東漢末年,黃祖殺禰衡而埋於洲上,禰衡曾作過《鸚鵡賦》,後人因稱其洲為鸚鵡洲。鄉關:故鄉。
簡析以豐富的想象力讀者引入遠古,又回到現實種種情思和自然景色交融在壹起,有誰能不感到它的淒婉蒼涼。這首詩歷來為人們所推崇,被列為唐人七律之首。
贈懷壹上人
法師東南秀,世實豪家子。削發十二年,誦經峨眉裏。
自此照群蒙,卓然為道雄。觀生盡入妄,悟有皆成空。
凈體無眾染,苦心歸妙宗。壹朝敕書至,召入承明宮。
說法金殿裏,焚香清禁中。傳燈遍都邑,杖錫遊王公。
天子揖妙道,群僚趨下風。我法本無著,時來出林壑。
因心得化城,隨病皆與藥。上啟黃屋心,下除蒼生縛。
壹從入君門,說法無朝昏。帝作轉輪王,師為持戒尊。
軒風灑甘露,佛雨生慈根。但有滅度理,而生開濟恩。
復聞江海曲,好殺成風俗。帝曰我上人,為除膻腥欲。
是日發西秦,東南至蘄春。風衡桂接,地與吳楚鄰。
舊少清信士,實多漁獵人。壹聞吾師至,舍網江湖濱。
作禮懺前惡,潔誠期後因。因成日既久,事濟身不守。
更出淮楚間,復來荊河口。荊河馬卿岑,茲地近道林。
入講鳥常狎,坐禪獸不侵。都非緣未盡,曾是教所任。
故我壹來事,永承微妙音。竹房見衣缽,松宇清身心。
早悔業至淺,晚成計可尋。善哉遠公義,清凈如黃金。
遼西作
燕郊芳歲晚,殘雪凍邊城。四月青草合,遼陽春水生。
胡人正牧馬,漢日征兵。露重寶刀濕,沙虛金鼓鳴。
寒衣著已盡,春服與誰成。寄語洛陽使,為傳邊塞情。
行路難
君不見建章宮中金明枝,萬萬長條拂地垂。
二月三月花如霰,九重幽深君不見。艷彩朝含四寶宮,
香風旦入朝雲殿。漢家宮女春未闌,愛此芳香朝暮看。
看來看去心不忘,攀折安鏡臺上。雙雙素手剪不成,
兩兩紅妝笑相向。建章昨夜起春風,壹花飛落長信宮。
長信麗人見花泣,憶此珍樹何嗟及。我昔初在昭陽時,
朝攀暮折登玉墀。只言歲歲長相對,不悟今朝遙相思。
長安道
長安甲第高入雲,誰家居住霍軍。
日晚朝回擁賓從,路傍揖拜何紛紛。
莫言炙手手可熱,須臾火盡灰亦滅。
莫言貧賤即可欺,人生富貴自有時。
壹朝天子賜眼色,世事悠悠應始知。
世事悠悠應始知:壹作世上悠悠君自知,壹作世上悠悠應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