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清鹹豐帝病死,慈禧在北京發動了壹次宮廷政變,剝奪了八位顧命大臣的職位。史稱“祺祥政變”。這次政變還有另壹種說法,八位顧命大臣護送鹹豐靈柩至馬伸橋時,被慈禧派人劫持。慈禧遂開始了垂簾聽政的歷史。據說,鎮上的“娘娘廟”,就是慈禧為紀念此次政變成功而建。據《薊州誌》載,慈禧掌政後,欲廢光緒立新儲。吏部主事吳可讀極力反對,於光緒五年,在該鎮三義廟中喝下毒酒,進行屍諫,並葬於此地。
民國時期,軍閥孫殿英的指揮部就設在馬伸橋壹帶,距離位於遵化馬蘭峪的清東陵不遠。1928年6月,他以進行軍事演習為名,秘密挖掘了慈禧墓和乾隆墓,得到了大批的寶物,遭到了當時國民政府的通緝。後孫殿英對宋美齡等人層層賄賂,才化險為夷。東陵大盜,為後人所唾罵。 龍山,位於馬伸橋鎮境內,是座歷史名山。清康熙《薊州誌》載:龍山,在州東25公裏,上有龍山廟,每3月18日賽會。這座看似很平常的小山,卻是薊縣抗日大暴動的中心。1938年,根據八路軍總部“配合冀東暴動”的指示,宋時輪、鄧華領導的四縱挺進冀東,於6月中旬到達薊縣北部下營壹帶。這極大地激發了薊縣人民的抗日熱情。6月20日,馬伸橋鎮六、九甲民團三百余人率先起義,揭開了薊縣抗日武裝大暴動的序幕。7月15日清晨,參加暴動的千余人在龍山集合,各村救國會送來的槍支彈藥、糧食、物資等慰問品擺滿了戲樓前的山坡。龍山成為了冀東西部地區武裝暴動的指揮中心。黨領導的革命,在薊縣這片熱土上形成了燎原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