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變”導致的後果是嚴重的,其中這4方面的影響直接導致了明朝的由盛轉衰。
第壹,“土木堡之變”直接導致明軍精銳損失殆盡。明英宗朱祁鎮年輕氣盛,在自己親政後,壹心想幹壹番大事業,這種誌向並非壞事,但沒有太多經驗和足夠能力的他,雖有壹腔熱血,卻也只有壹腔熱血。當瓦剌擾邊時,在太監王振的慫恿下,明英宗朱祁鎮壹意孤行選擇了親征。
朱祁鎮滿腔熱血,把打仗當成了小孩子過家家,自己沒有軍事才能卻又瞎指揮,行軍命令幾乎全聽同樣不懂軍事的王振,把壹批戰鬥經驗豐富的沙場老將撇開,最終導致“土木堡之變”的悲劇。這壹戰,跟隨明英宗出征的明軍中央軍精銳全軍覆沒,火器營的損失更是直接影響了明朝未來的火器發展進程。
第二,“土木堡之變”後,明朝北部邊疆由積極防禦轉為被動防禦。在“土木堡之變”前,明朝經過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時期的多次北征,削弱了草原遊牧民族的武裝力量,對草原遊牧民族采取的是積極防禦的戰略態勢,明軍依托長城和長城內外的城堡構成了壹條拱衛京城的戰略防禦地帶。
“土木堡之變”後,明朝收縮防線,在長城以外的軍事據點幾乎全部喪失,長城成了“第壹線”,壹旦被突破就會面臨著被動的局面,幾乎喪失了出擊的主動權,這直接導致了明朝走向保守和焦點對內。
第三,“土木堡之變”中損失的文官集團,直接導致了明朝政府架構的質量。明英宗朱祁鎮親征瓦剌,上前線原本是武將的事情,文官以管理後方糧草供應為主。但是,朱祁鎮為了“排面”和“聲勢”,居然讓各部的壹把手等重要文官壹同陪他親征,結果“土木堡之變”直接導致明朝原本有效的政府官員架構被壹舉摧毀。
文官集團的損失,對明朝的影響是深遠的。原本這些壹把手是朱棣時期經過戰爭考驗提拔上來的,相對廉潔奉公,在他們的影響下對後續人才的選拔和朝廷風氣至關重要。“土木堡之變”文官集團的損失,直接導致後續官員整體質量上的下降,這對明朝的影響是巨大的。
第四,“土木堡之變”造成明朝皇帝非正常更換,影響了朝局穩定。“土木堡之變”對明朝來說是突然的災難,連皇帝都被敵人抓走了。皇帝被俘,瓦剌利用明英宗叩關內侵,危急關頭,明朝在於謙的帶領下推舉了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為新的皇帝。
原本朱祁鈺只是個藩王,皇位輪不到他,“土木堡之變”讓他登上了皇位。“土木堡之變”造成的朱祁鈺意外繼位,再加上後來奪門之變後,朱祁鎮又重新當上皇帝,兩次皇帝非正常的更換,直接影響了朝局穩定,造成明朝的動蕩,對明朝產生深遠的影響。“土木堡之變”導致的種種後果,讓明朝從此由盛轉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