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務有狹義勞務和廣義勞務之分。狹義勞務不留下任何可以捉摸的、同提供這些服務的人分開存在的結果,如教師、律師、醫生、理發師等人員提供的服務。廣義勞務除了包括狹義勞務之外,還包括這樣壹類勞務,即它所提供的使用價值附著於物質產品之中,體現為商品,如廚師、修理師、裁縫等人員提供的服務。
勞務概念和第三產業概念之間存在著相通之處。第三產業的主要特征,就在於向社會提供勞務。
壹個國家的國民經濟發展水平和以提供勞務為主要特征的第三產業的發展水平之間,存在著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關系。隨著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第三產業特別是其中的第三個層次(即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的部門),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顯得越來越重要。 勞務範圍很廣,根據提供的服務類型分為:
①生活服務。指直接為人們生活提供的服務。如:飲食、理發、浴池、旅店、影院、劇院等。這種勞務生產和消費同時發生。
②生產服務。指為生產和再生產過程提供的服務,它是生產過程在流通過程的繼續。如:運輸、保管、包裝、維修等。這種勞務也是生產過程和消費過程同時發生。由於勞務的部門、行業或職業的性質不同,產生的服務所起的作用也就有所不同。有的服務能滿足人民精神生活的需要,如:藝術、旅遊等;有的服務與生產過程直接發生聯系,如:科學技術直接應用於生產過程,商品的分類、包裝和保管屬於生產過程在流通領域的繼續,這類活動是生產性的,能創造價值,計算其成果時,應計入國民收入中,其他勞動並不創造價值。隨著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物質生產部門所提供的價值愈多,勞務部門、行業或職業有逐漸發展的趨勢,面臨所謂第四次產業革命挑戰的未來社會,這種勞務性的服務部門更會大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