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徽州宅居最基本的格局是三間式,壹般為三開間、內天井,民間俗稱為“壹顆印”。平面布局對稱,中間廳堂,兩側廂房,樓梯在廳堂前後或在左右兩側。
入口處形成壹內天井,作為采光通風用。在此基礎上建築縱橫發展、組合,可形成四合式、大廳式和穿堂式等格局。四合式大多為人口多的家庭居住,也可說是兩組三間式相向組合而成,可分為大四合與小四合。
大四合式前廳與後廳相向,中間是大天井。前廳是三間式,但地坪較高,為正廳堂;後廳亦為三間式,但進深可略淺,地平面較前廳低。前後兩廳以廂房相連,活動隔扇,樓梯間有設於廂房的,也有設在前廳背後的。
內部木板分隔,外墻均為磚墻出山馬頭墻。天井則根據地形可大可小,也有的在前廳背後再設廂房、小天井。這種大四合式住宅前後均有樓層。
小四合式前廳三間與大四合式同,後廳則為平房,也更小,進深淺,壹般中間明堂不能構成後廳,而作為通道,兩個房間供居住,天井也較小,樓梯均在前廳背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