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中國歷史悠久,自黃帝部落的姬軒轅(也稱公孫軒轅)時期算起約有5000年;從三皇五帝算起約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約有近4100年;從中國第壹次大統壹的中央集權制的秦朝算起約有2240年。
中國史前時期炎黃二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約公元前2070年,中國最早的國家夏朝出現。東周推進了生產力發展和社會變革,思想上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壹個統壹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帝國—秦朝,西漢進壹步鞏固和發展了大壹統的局面。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中國陷入分裂割據局面,五胡亂華期間,異族融於中國趨勢加強,諸多民族在分立政權的沖突中逐漸匯聚。
隋唐時期,中央與邊疆少數民族聯系更為密切,經濟繁榮、科技文化高度發展。宋元時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經濟、科技發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時期,社會經濟高度發展,明末在江南地區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19世紀中期,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確立了***和政體。袁世凱死後,中國進入軍閥割據混亂時期。後經國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終於在1949年成立中華人民***和國。
擴展資料:
由於流傳下來與關夏代有關的史料十分匱乏,某些歷史學家、文人(胡適、顧頡剛、郭沫若等)否認夏朝的存在,夏朝不存在,夏朝文字也就不存在了。
雖然至今還未挖出夏朝文物,也未發現夏朝文字,但是《史記·夏本紀》中記載的夏代世系與《殷本紀》中記載的商代世系壹樣明確,商代世系在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蔔辭中得到證實,因此《史記·夏本紀》中所記的夏代世系被多數學者認為是可信的。
這樣,在考古學家對安陽殷墟、鄭州商城等商代的物質文化遺存有了進壹步認識的基礎上,提出了夏文化探索的研究課題,希望用考古手段去找到夏代的物質文化遺存,進而恢復夏代歷史。
古史學家依據文獻資料,提出有兩個地區可能是夏人的活動地區:壹個是河南西部嵩山附近的登封、禹縣和洛陽平原;壹是山西南部的汾水下遊地區。
因為傳說中夏代的都邑和壹些重要的歷史事件,大多同這兩個地區有關。1959年開始“夏墟”調查,拉開了夏文化探索的序幕。四十年來在豫西、晉南開展了壹系列考古調查和發掘工作,使夏文化探索的目標逐漸縮小。
多數學者認為:以偃師二裏頭遺址命名的“二裏頭文化”(包括二裏頭類型和東下馮類型)和豫西地區的“龍山文化”是探索夏文化的主要對象,並對夏文化問題發表了各種看法。惟因缺乏文字等直接證據,學術界對哪種遺存是夏代文化還沒有形成***識。
但是無論是豫西地區的“龍山文化”還是“二裏頭文化”,均已積累了相當豐富的資料,它為最終解決這個問題創造了很好的條件。
百度百科—中國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