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牛頓研究學問非常專心。有壹次,朋友請客,席間,他想起家中有瓶好酒,於是叮囑朋友稍等,自己回家取酒。這位朋友左等右等,就是不見牛頓回來,只好去看個究竟。
原來牛頓在回家的路上,想起壹項實驗的做法,到家後,就壹頭栽進實驗室,做起實驗,把取酒招待朋友的事忘的壹乾二凈。又有壹次,他餓了,煮雞蛋吃,卻壹邊想問題,壹邊把雞蛋放進鍋子中,等問題解決了,想吃雞蛋時,揭開鍋蓋,撈起的竟是自己的懷表。
2、宋朝司馬光出生於官宦世家。從小機智過人,勤奮好學。剛滿二十歲即考上進士。他為官清廉,公務之余常利用時間讀書,立誌寫壹部通誌,作為人們的借鑒。
為了把握時間讀書,他特意制作壹個圓木枕頭,枕頭的妙用是睡覺時身子只要壹翻動,它就會滾動,人也就驚醒了,可以繼續研究學問,因此稱警枕。每當司馬光需休息時,便枕著警枕,如此學習的結果,終於成為壹位學問淵博的人。
3、壹天,貝多芬來到壹家飯館用餐。點過菜後,他突然來了靈感,便順手抄起餐桌上的菜譜,在菜譜的背面作起曲來。不壹會兒,他就完全沈浸在美妙的旋律之中了。侍者看到貝多芬那十分投入的樣子,便不敢去打擾他,而打算等壹會兒再給他上菜。
大約壹個小時之後,侍者終於來到貝多芬身邊:“先生,上菜嗎?”貝多芬如同剛從夢中驚醒壹般,立刻掏錢結帳。侍者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先生,您還沒吃飯呢! ”“不! 我確信我已經吃過了。”貝多芬根本聽不進侍者的壹再解釋,他照菜單上的定價付款之後,抓起寫滿音符的菜譜,沖出了飯館。
4、幾十年前,波蘭有個叫瑪妮雅的小姑娘,學習非常專心。不管周圍怎麽吵鬧,都分散不了她的註意力。壹次,瑪妮雅在做功課,她姐姐和同學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遊戲。瑪妮雅就像沒看見壹樣,在壹旁專心地看書。
姐姐和同學想試探她壹下。她們悄悄地在瑪妮雅身後搭起幾張凳子,只要瑪妮雅壹動,凳子就會倒下來。時間壹分壹秒地過去了,瑪妮雅讀完了壹本書,凳子仍然豎在那兒。從此姐姐和同學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瑪妮雅壹樣專心讀書,認真學習。瑪妮雅長大以後,成為壹個偉大的的科學家。她就是居裏夫人
5、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壹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壹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壹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壹顆辣椒,放在嘴裏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