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裳有多種意思,具體如下:
1、古時上曰衣,下曰裳(古代指裙子)。
《釋名》:“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障”是保護的意思,“蔽”有遮羞的意思。由於古代紡織工具簡陋,布的幅面很狹,所以壹件下裳就得用幾塊狹幅布橫拼起來,樣子象壹幅腰圍。
這種古老的服制,直到周代還作為禮服的壹部分保留著,在祭祀和朝會時穿著。後來,衣裳泛指衣服。在贛語中還在使用這種稱呼。
2、《易.系辭下》:"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後因以借指聖賢的君主。
3、代稱達官貴人或儒雅之士。
4、借指中國。
5、《現代漢語詞典》:名詞,口語。衣服。
6、借指漢族服飾(即漢服)。
漢族服飾中最經典的款式,莫過於上衣下裳。
7、身上穿的衣服。
擴展資料:
近義詞
1、衣服
衣服是指人類或通過人類來完成遮掩身體、載體的用布料(如棉布、絲綢、天鵝絨、化學纖維滌綸 麻等)等材質做成的各種樣式的遮擋物。
衣服在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穿著,樣式非常的多,衣服在當今已經成為了不可或缺的東西,中國常說的“衣食住行”中排在首位。
2、服飾
裝飾人體的物品總稱。包括服裝、鞋、帽、襪子、手套、圍巾、領帶、提包、陽傘、發飾等。古人,則是用來遮羞,而今人對於新事物的認識不斷進步,服飾的材質,樣式也多種多樣。
3、著裝
著裝是指壹個人的穿衣打扮,著裝對我們很重要,因為它可以決定我們事業的成敗,也可以決定我們心情的好壞,著裝反映了我們每個人不同的品味。正確的著裝,可以讓我們更加自信,讓生活更加愜意,也讓自己在事業中遊刃有余。
百度百科-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