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查詢 - 《曾國藩家訓》——無壹日不讀書

《曾國藩家訓》——無壹日不讀書

最近需要寫文,不得不搜腸刮肚去找點幹貨。

想起在百家講壇上,聽到酈波教授評說的《曾國藩家訓》,印象深刻。 蘇東坡有壹句名言“可以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曾國藩卻將其改動變成:不可壹日不讀書。 曾國藩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在他立下讀書誓言的幾十年裏,真正做到了無壹日不讀書。在晚年壹只眼睛讀瞎了,也還是堅持讀書。

看到這裏或許妳會震驚,或許也很納悶。愛讀書的人不少,但是能這般堅持,每天都讀書的人,歷史上都搜不出幾個吧? 想起現代人經常談到自律,讀過曾國藩家訓後,我想稱曾大人為自律界的鼻祖也不為過。

當然,要論起他愛讀書,無壹日不讀書之事,必定有其淵源。

淵源還得從曾國藩爺爺說起,曾國藩爺爺,名曾玉屏,年輕的時候也是個無所事事之人,但有壹次受到長者批評其無知,心受刺激,從此痛改前非,立下耕讀傳家的宏願。 “不望代代得富貴,但願代代有秀才。 壹心培養子孫的讀書教育。

這樣的家庭環境下,兒孫愛讀書,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但為什麽曾國藩能做到無壹日不讀書呢?促使他立誓並堅持的,卻是他那個經過17次科舉考試才考上秀才的親爹。 雖然在科舉考試上實不如意,但是在對曾國藩的教育上卻彰顯了他不凡的智慧。

曾國藩中秀才,過舉人後,雄心壯誌,進京趕考。辛苦準備了兩年,所有積蓄都花光了,身無分文,不料兩次落榜。

二次落榜的曾國藩心中痛楚,卻不想回家,於是在江浙遊走散心。窮困潦倒的他無奈從父親友人那借來100兩銀子。有了錢後,沒想到又犯了書癡的毛病,將借來的全部家當,買了精刻的《二十三史》。

狼狽踏上回家之路後,曾國藩心中忐忑,不知如何向父親交代。最後只好壹五壹十的將實情告知父親。 父親了解情況後,非但沒有埋怨他,只平平淡淡的說了壹句話“借錢買書是好事,我樂意為妳償還債務,但我希望妳不要忘記買書的初衷,細心研讀。” 在當時,100兩銀子對這個家庭來講卻是壹筆巨款。曾國藩聽到父親話,非但沒有痛批他兩次考試的失敗,對他沖動花光100兩買書的事,卻也如此平實的教導。曾國藩心中大受鼓舞,從此發下誓言,如若不好好將買來的書讀完,就是大不孝。由此開始了無壹日不讀書的人生征程。

曾國藩這壹生,讀書無數,關於選書和讀書方法,曾國藩也有他獨到的見解。

他在家訓裏提到:

1. 讀書要讀經典,經過歲月檢驗的,經過思想沈澱的書才是真正的好書。 壹個人讀好書才能吸收到書中精華,由此樹立個人正確的信仰和學習到安身立命的方法。

2. 壹書不盡,不讀新書。這是壹種他提倡的沈浸讀書法。 在這點上很多人都犯有不專心,不專註的毛病。記得我以前在大學裏,每次去圖書館,總覺得好書太多,壹次都借了好幾本。最後該還的時候,經常壹本也沒有讀完,或者每本只零碎翻過幾頁。四年來,也沒真正讀完幾本書。如果當時能學習曾國藩的讀書方法,壹次只讀壹本書,讀通讀透,不但能理解和體會到書中的精華,讀到更多的書,而且也可以真正享受到專註於當前的樂趣。

3. 壹定要培養個人的讀書的興趣和方向

曾國藩是文史大儒,也是科舉考試的受益者。但他卻說,讀書絕對不僅僅是為了科舉考試,壹定要培養個人的讀書的興趣和方向。

曾國藩對兒子的讀書教育的態度上便是如此。

曾國藩大兒子曾紀澤,晚清最有名的外交家。在年輕的時候,考了壹次科舉後。就不想考了,家人都覺得不可思議。曾國藩知道後,不但沒有反對,反而尊重兒子的喜好,讓他選擇自己的興趣,研讀西學。

他的另外壹個兒子,曾紀宏,不喜歡文史,卻喜歡數學,曾國藩也是全力支持。 因為要指導兒子,曾國藩不懂,就也找來這壹塊的書來研讀。真正可謂難能可貴。 最後培養出了兩個和父親不壹樣卻是同樣出色的兒子。

曾國藩晚年時,對他的兒子曾紀澤說, 我壹生沒什麽值得驕傲的事,要說有壹件我能值得驕傲的事情,就是我這壹生無壹日不讀書。 這話聽來,真正是氣勢磅礴!

曾國藩無壹日不讀書,與大家***勉!

彥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