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360公司宣布永久關閉水滴直播功能。360發布的公告稱:"由於內部業務調整,水滴直播從即日起停止運營。360攝像機將專註提供可靠的安防監控功能,為用戶提供服務。"壹句關停卻難掩爭議。
12月11日,90後女生陳菲菲在微信公眾平臺發表文章《壹位92年女生致周鴻祎:別再盯著我們看了》,公開質疑"水滴直播"侵犯公眾隱私,引發社會熱議。360攝像頭無死角直播為何引發如此大的爭議?360集團公司董事長兼CEO周鴻祎的相關解釋是否成立?商業利益與公民權益如何得到平衡?
壹、聚焦--360攝像頭無死角直播,公眾隱私暴露引爭議
90後女生陳菲菲於12月11日在微信公眾平臺發表文章《壹位92年女生致周鴻祎:別再盯著我們看了》,引發公眾熱議,截至次日下午,該公眾號閱讀量已超過10萬次。
文章稱,多個360智能攝像機用戶將自己在餐廳、網吧、健身館等公***場所監控到的視頻,在360旗下直播平臺--水滴直播進行直播,導致其他用戶個人隱私受到侵犯。
《壹位92年女生致周鴻祎:別再盯著我們看了》文章截圖
針對文章中的質疑,360智能攝像機團隊發表聲明稱,是否開啟直播功能,完全取決於購買的商家自主決定。部分商家在進行水滴直播時,沒有盡到告知消費者的義務。
360方面稱,水滴平臺壹直對用戶提供的直播畫面、圖片和評論進行嚴格的審核,並建有壹支將近100人的審核員隊伍,每天24小時對直播內容進行審核把關。
同時,360在聲明中也對贈送攝像頭壹事做出回應,稱除了幼兒園專版和"明廚亮竈"版本,360智能攝像機從未向其他任何商家贈送過,也從未鼓勵商家將監控畫面進行直播。
360智能攝像機團隊聲明
此外,微信公眾號"360黑板報"也發表聲明文章《壹位95後水滴直播PM致92年小姐姐:謝謝妳盯著我們看!》稱,早期360智能攝像機和App是沒有水滴直播功能,因為後來陸續有用戶反饋建議才開啟了直播功能,加在360智能攝像機,默認不開啟,用戶可以自主選擇開啟。並表示,購買360智能攝像機的商家如果要開啟使用直播模式,必須要進行實名註冊,所拍攝的內容必須無任何其本人或他人的個人隱私,並確保拍攝內容健康。
12月13日下午,360針對監控視頻被直播壹事召開媒體溝通會,360創始人兼CEO周鴻祎情緒激動地指責文章的作者故意抹黑,而背後就是因為360承諾免費為幼兒園安裝攝像頭,有可能斷掉某些人的財路。
值得壹提的是,盡管周鴻祎表示水滴直播還要繼續做,但上述文章發布的當天,海康威視旗下的螢石直播宣布暫停受理用戶發起的公開直播申請,並調整部分頻道內容,下線部分直播視頻。
而就在12月20日,360公司在水滴直播官網上發出聲明稱,由於內部業務調整,水滴直播自即日起停止運營,360智能攝像機將專註提供可靠的安防監控功能,繼續為用戶提供服務。
二、解析--360攤上"大事",公眾反對與沈默態度並存
水滴直播與360智能攝像頭
水滴直播是360公司旗下壹款視頻直播生活秀平臺,其並不是獨立的直播產品,而是基於360智能攝像機小水滴的用戶分享平臺,只有擁有了360小水滴攝像機的用戶才能進行直播。
水滴直播平臺
目前,360在天貓的官方旗艦店有8款攝像頭產品,價格從109到489元不等,其中209元的產品銷量最高,月銷6078筆。不少攝像頭還帶有夜視功能。
天貓官方旗艦店中的部分360智能攝像頭產品截圖
周鴻祎的相關解釋無法服眾
"按照我的脾氣,水滴直播這個產品也不賺錢,幹脆停了。但是那篇文章裏面說的是謠言,我們應該出來說明壹下。"12月13日下午,360針對監控視頻被直播壹事召開媒體溝通會,360創始人兼CEO周鴻祎情緒激動,言語中多次使用"抹黑""造謠" 等詞語。然而,他的這壹系列的解釋並不能服眾,很多媒體隨後刊登了律師們的看法。
360創始人兼CEO周鴻祎
《現代快報》在12月14日的報道《360否認直播協議存心撇責,律師稱"平臺和商家應***同擔責"》中提到,江蘇天淦律師事務所胡壹鳴律師表示:"作為直播平臺,將這樣涉及不特定人群的視頻推向公眾,放任隱私泄露的可能,本身就已經構成了對隱私權的侵犯。即便商家告知市民店內在進行直播,如果得不到市民明確的同意,依然不可擅自直播。這是通過360平臺進行播放的,平臺和商家應該承擔***同責任。"
與此同時,《第壹財經》也在《水滴直播風波背後:360和周鴻祎都被推上輿論風口浪尖》壹文中引用了知名IT與知識產權律師趙占領的觀點,根據《侵權責任法》規定的"通知刪除"規則,直播平臺作為網絡服務提供者,在接到被侵權人的侵權通知後,應當對其平臺上的侵權行為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措施,否則應當對損害擴大部分承擔連帶責任。"但是,如果直播平臺對於智能攝像頭的使用者的侵權行為屬於'明知'或者'應知'的,則即使被侵權人沒有發出侵權通知,直播平臺也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反對VS沈默,公眾各有各的想法
對於360攝像頭無死角直播的情況,公眾態度各異,反對與沈默並存。
反對:首先,《憲法》第三十九條規定:"中華人民***和國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而公民的某些個人生活規律也屬於個人隱私,本條確保了公民的日常生活不被非法幹擾,也從壹定程度上保護了公民的生活隱私權。而如今,360攝像頭無死角直播卻侵犯了公民的隱私權。盡管有時出於安全、防偷盜等因素的考慮,壹些公***場合需要安裝監控,但直播並不等同於監控,公***場合也不是秀場,如果每家店鋪都有直播,公民的生活軌跡就可能被鎖定,從而為部分犯罪分子提供了犯罪空間,非常危險。
此外,很多店鋪直播是為了做廣告,這就涉及到侵犯肖像權的問題。《民法通則》第壹百二十條規定:"公民的肖像權受到侵害時,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可以賠償損失。"
沈默:對於360此次的"直播"事件,不少人選擇沈默。當然,這並不代表他們認同這種做法,而是已經變得麻木。隨著全民直播時代的到來,去隱私化現象出現。從前,大家接到騷擾電話,會立即拉入黑名單,刨根究底地尋找電話泄露的來源,而現在,很多人認為這樣做的時間成本太高,就懶得管了。而且就算是反對攝像頭直播,反對A餐館、B健身房,之後大家還是需要進入餐廳等各種公***空間進行消費。這樣考慮,很多人就選擇了沈默。?
三、思考--規避問題、保障權益,商家、公民、政府需***同努力
技術是把"雙刃劍"。從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來看,每壹次技術的進步除了釋放巨大生產力之外,還帶來較大的倫理挑戰。比如印刷術的發明打破了教會對知識傳播權的壟斷,但私人傳播權限的擴大也使得各種各樣的內容有了傳播機會,增加了大家對優質知識的辨識難度。再比如智能攝像頭的發明使得公***空間監管便捷的同時,也對公民的隱私造成壹定威脅。
在這樣的情況下,就需要商家、公民以及政府相關部門***同努力,有效規避新技術帶來的潛在威脅,更好地保障百姓權益。
首先,從商家方面來講,盡管360強調很多經營性場所是貼了壹張告示的,但這只是起到壹種形式上的提示作用,很多人還是不知情。因此,商家應有相應的義務和責任,讓被直播者能夠有知情權,從而讓大家做出自主選擇。?
其次,從公民個人而言,也要改變麻木消極的態度,堅定地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最後,隱私權壹詞最早誕生於美國,出現在1890年哈佛大學的法律評論上。之後壹系列的法律予以跟進,比如美國有相應的《隱私權法》,法國等壹些國家也有類似的法律。而在我國,《民法》還沒有把隱私權作為壹種獨立的人格權,更多時候是通過司法解釋來完成。因此,這方面的改進可以作為今後立法進程推進中努力的目標之壹。事實上,2017年兩會上,全國人大已經通過《民法總則》,要進壹步設定民法典。其中對公民的隱私權、肖像權等作出明確規定,這本身代表著我們立法上的巨大進步。
不過我們國家有將近14億人口,同時隱私權、肖像權難以量化,這就意味著相應的司法成本較高,所以司法程序往往是最終的壹種救濟手段。在此之前,政府可以建立多種調節機制,比如正式的協商機制、仲裁機制,再比如消費者協會等可以發揮既有的作用,進行協調。
四、總結
360攝像頭直播事件暫時以關停告壹段落。在引發持續爭議的同時,也帶給大家無限思考。今天的中國已經進入了空前的網絡繁榮,與此同時新技術在帶來新經濟的同時更呼喚新的治理規則和治理能力。如何讓倫理和法律的步伐不要過於落後與技術的腳步?這值得我們長遠的思考。
必須要嚴厲懲罰相關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