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秋天,日本乒乓球隊訪問上海,當時正在郵局當工人的李振恃被借回上海隊參加比賽,在比賽中,他同剛剛獲得亞非兩洲單打冠軍的日本名將河野滿相遇,並以高超的球藝擊敗了這位正在世界乒壇上名聲大噪的日本選手。然而就是這樣壹位具備很好素質和技術的“良駒”,卻壹次又壹次地被拒之於各乒乓球隊的大門之外,只因為他有壹個被當“特嫌”而坐牢的父親,有壹位在1957年曾被劃為右派的母親,還有壹位曾在臺灣呆過的舅舅。困境和生活的重壓落在李振恃的肩上,他痛苦、仿徨,自己壹身的本領找不到得以施展的天空。他有時也抱怨這個家庭有時也真想把手中心愛的球拍劈成兩半,空有壹身本領又有什麽用呢!“國家還會用得著我嗎?”“國家會用得著妳的!”堅強的母親在兒子面前流淚了。
“祖國會用得著我的!”這種信念激勵著李振恃。乒乓球是他熱愛的事業,也是他報效祖國的事業,於是他又拿起了球拍,在訓練中發泄著內心的不平和委屈。他相信,總有壹天,他會用手中的球拍,在世界乒壇上再現中國人的威風和自豪。
於是,在訓練中,他是那樣的刻苦。有壹次練球臨近結束時,他突然感到兩腿發軟,眼前的對手也變得模糊起來,整個房間都在旋轉,手中的球拍只是機械地左推右攻,漸漸地,什麽也看不見了,接著“撲通”壹聲,他跪倒在地上,又倒在地板上,他因流汗過多而休克。隊友們把他抱上球臺,有人發現他的短褲全濕透了,鞋裏也不時發出“庫庫”的聲響,脫下來壹看,從裏面竟倒出許多汗水來。然而,蘇醒過來的李振恃卻說:“不要緊,我倒想看看我身體能承受多大壓力。”李振恃就是這樣壹個意誌頑強的人,就是這樣壹個不向挫折和困境低頭和屈服的人。
李振恃終於走出了泥濘,踏入了國家集訓隊的大門,1973年李振恃調入“八壹”體工大隊,同年入選國家隊。他采用直拍快攻打法,以快速正手攻球多變化高拋球而著稱。在幾年的乒乓生涯中,他揮動著手中的球拍,在世界乒壇上,使河野滿、本格森、約尼爾等壹代名將都臣服於他的拍下。正是靠著頑強的意誌,精湛的技藝,李振恃成為1975年第33屆、1977年第34屆世乒賽的團體冠軍中國隊的主力隊員,1981年第36屆世乒賽獲男子雙打冠軍。他還榮獲了國家體育運動榮譽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