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就如霧裏看花,水中望月。離得太近,就失去了美感。離得太遠,又顯得生分。
與人相處,最好的狀態便是:乍見之歡,久處不厭。與千千萬萬人之中,遇到同頻的人,驚艷了時光,溫柔了歲月。保持不遠不近的距離,親密有間,和而不同,久處而不累。
任何時候,別吝嗇擁抱,別放棄尊重,別失去分寸。
01 距離,是愛情的留白
愛,是最高的情感獎賞。茫茫人海,與那麽多人擦肩而過,遇到壹個彼此相愛的人,實屬不易。
張小嫻曾經說過:“愛情使人忘記時間流逝。妳會忘記自己的年紀。六十歲的人也會以為自己只有十八歲。妳會許下壹生壹世的承諾,忘記時間會改變壹切。然而,時間流逝,也會使人忘記愛情曾經存在。”
時光亦逝,愛也容易把流光拋。好的愛情,需要用心去經營。保持適當的距離,不刻意疏遠,不強求親近,給予彼此獨立的空間,讓愛自由呼吸,慢慢成長。
彼此眷戀,又彼此獨立。不管是近在咫尺,還是隔著千山萬水的距離,妳都知道,有壹個人,是深愛著妳的。縱使星河璀璨,也總有壹顆星,為妳閃爍。
愛壹個人,不依附,不糾纏。不必時時刻刻聯系,不必任何時候都在壹起。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有了距離,思念也會變得更加纏綿悱惻。每壹次見面,都變得更加有意義。每壹次擁抱,都變得深情親密。
距離,是愛情的留白。這份留白,讓想念在內心瘋長,讓彼此的情感歷經歲月變遷,依舊熾熱滾燙。
因為有了不遠不近的距離,每次想起,愛都是最初心動的模樣。
02 距離,是親情的懂得
親人之間,也需要保持適當的距離。
就如花和葉,保持著相互成全的距離。就如雲和月,保持著相互守望的距離。四時更叠,萬物有序。
與父母相處,保持“壹碗湯”的距離。太遠了容易引起不滿,太近了容易生出矛盾。內心保持對父母的尊重和孝敬,但也不必過多地被父母幹預自己的生活。
與子女相處,避免以“愛”的名義掌控他們。他們是孩子,但更是獨立的生命個體。他們有自己的人生,我們能做的,就是把無條件的愛給他們,讓他們學會成長,走出自己的人生道路。
唐朝詩人李冶在《八至》裏這樣寫到:
至遠至近東西,至深至淺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世界上,最遠也最近的距離,就是夫妻。夫妻,也早已成為了彼此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親人。夫妻相處,更需要距離。這份距離,是理解,是懂得,是包容。理解對方的難處,懂得對方的心意,包容對方的小缺點。
即使與最親近的人相處,也需要保持合適的距離。尺寸之間,有溫情,更有度。
03 距離,是友情的尊重
人人生而孤獨。而友情,卻可以讓我們的人生繽紛而絢爛。
但朋友之間,並非越近越好。好的友情,需要把握壹個“度”。既能愉悅自己,也能顧及對方的感受。
每個人心中,都有壹處屬於自己的角落。別人進不來,自己也不願意走出去。保持距離,便是對彼此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保護。
尤今曾說:“真正的友誼,是需要保持壹定的距離的。有距離,才會有尊重;有尊重,友誼才會天長地久。”
適度關心而不過度幹涉。保持適當的距離,是對友情的尊重和珍惜。就算很久沒有聯系,只要壹見面,仍有惺惺相惜的默契。哪怕不說話,也不覺得尷尬。
因為歲月,早已把友情沈澱。因為距離,早已把友情錘煉。
04 距離,是心與心之間的真誠
壹顆心與壹朵花的距離,在於欣賞。壹顆心與壹個人的距離,在於接納。壹顆心與另壹顆心的距離,在於真誠。
如果兩顆心是近的,哪怕遠隔天涯,距離也是近的。如果兩顆心是遠的,哪怕近在眼前,距離也是遠的。
不管是愛情,親情,還是友情,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殊途同歸,都是心與心的距離。心與心的距離,可以近到觸手可及,也可以遠到形同陌路。
“人生如尺,要有度。感情如面,別越界。”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好的關系,都有距離感和分寸感。
陳果說:“人和人之間要保持距離,距離產生美。靠的太近,我們就會看見對方越多的缺點。兩塊石頭投入水裏,太近太近,水波就越會互相幹擾。”
沒有距離感的人生,是壹場災難。不遠不近,是壹種境界,更是壹種對度的把握。最美的距離,是心與心的欣賞,是情與情的相惜。
用心去感受世界,用心去擁抱溫暖,用心去丈量距離。攜壹份懂得,懷壹份真誠,傳遞愛和美好。
作者簡介:茶詩花,安般蘭若簽約作者,鄭州市作協會員。開壹間茶館,飲紅塵悲歡。執壹支素筆,寫世間溫情。喝茶讀書,不爭朝夕。已出版美文集《在最深的紅塵裏相逢》,全網熱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