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意思是:可以自立於世,即做事合於禮,言行都很得當。
出自:春秋孔子《論語·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文:孔子說:“我十五歲就立誌學習,三十歲就能有所成就,四十歲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歲就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樂知天命,六十歲時能聽得進各種不同的意見,七十歲可以隨心所欲(收放自如)卻又不超出規矩。”
擴展資料:
“三十而立”的具體內容
1、立身
這裏所說的“立身”不是指安身立命,而是指自我道德修養。為什麽不是立德呢?因為立德是“三不朽”之壹,是聖人的標準,我們普通人還是處於立德的初級階段——立身。
立身的另壹種理解就是有壹定的修養,古人常說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中的修身就好比這裏所說的“立身”。三十歲了,壹個立身的人不僅在自我方面,有了比較固定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
2、立業
古往今來都是壹樣,三十的男人已經過了寒窗苦讀的年齡,都是步入社會,有了自己的工作,且都工作了多年。立業是壹個人在社會上立足的根本,對於人生來說,三十歲立業,就是事業方向固定下來,還小有所成,這也為以後成就壹番大事業打下了良好基礎。
3、立家
古代社會講究”成家立業“,但是現代社會大多是立業後成家,這是人們思想的轉變,也是現實壓迫所致。三十歲的男人有了自己的修養和事業後,也該組建壹個溫馨的家庭,家庭是人生的壹個重要部分。
百度百科-三十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