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袁隆平帶領科研團隊培育成功強優勢,是什麽
1973年袁隆平帶領科研團隊培育成功強優勢,是雜交水稻。海南島南部地區有著優越的自然條件,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每到秋冬時節,中國各地的育種科研人員在當地獲得收成後,將育種材料帶到海南島進行加代繁殖和選育,這壹工作被稱作南繁。1970年11月23日,時任南紅農場技術員的馮克珊帶著袁隆平的助手李必湖,找到了天然雄性不育野生稻。身在北京的袁隆平得知消息後連夜乘火車趕往三亞,命名這株野生稻為野敗。三系雜交水稻的研究由此打開了突破口,中國雜交水稻事業也由此開啟新篇章。正是因為1970年在海南發現了第壹株野生稻雄性不育株,才能於1973年成功培育出雜交水稻。袁隆平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說,三亞是壹塊黃金地,也是自己的福地,雜交水稻研發成功的壹半功勞應該歸功於南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