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妮娜這本書通過女主人公安娜追求愛情悲劇,和列文在農村面臨危機而進行的改革與探索這兩條線索,描繪了俄國從莫斯科到外省鄉村廣闊而豐富多彩的圖景,先後描寫了150多個人物,是壹部社會百科全書的作品。
故事梗概
安娜·卡列尼娜的哥哥奧布朗斯基公爵已經有五個孩子,仍和法國家庭女教師戀愛,因此和妻子多麗鬧翻,安娜從彼得堡乘車到莫斯科去在莫斯科為哥嫂調解,在車站認識了青年軍官渥倫斯基。渥倫斯基畢業於貴族軍官學校,後涉足於莫斯科社交界,以其翩翩風度得到了多麗的妹妹凱蒂的垂青,但他只與她調情,並無意與她結婚。而深愛著凱蒂的康斯坦丁·列文也從鄉下來到莫斯科,他打算向凱蒂求婚。但早傾心於渥倫斯基的凱蒂卻拒絕了他的求婚,她正想象著與渥倫斯基將來的幸福生活。渥倫斯基是壹個身體強壯的的男子,有著壹副和藹、漂亮而又異常沈靜和果斷的面孔,年輕英俊而風流倜儻,帥氣逼人。他的容貌和風采,令許多貴族小姐傾心。在他看到安娜的壹剎那,那刻被安娜所俘虜,他在薛傑巴斯大林基公爵家的舞會上,向安娜大獻殷勤。而凱蒂精心打扮想象著渥倫斯基要正式向她求婚,在渥倫斯基眼裏,安娜·卡列尼娜是那樣的出眾:“她那穿著簡樸的黑衣裳的姿態是迷人的,她那帶著手鐲的圓圓的手臂是迷人的,她那生氣勃勃的,美麗的臉蛋是迷人可親的,在舞會上……”凱蒂發現渥倫斯基和安娜異常地親熱,這使她感到很苦悶。安娜不願看到凱蒂痛苦,勸慰了兄嫂壹番,便回彼得堡去了。隨後渥倫斯基也來到彼得堡,開始對安娜的熱烈的追求,他參加壹切能見到安娜的舞會和宴會,從而引起上流社會的流言蜚語。起初,安娜還壹直壓抑著自己的情感,不久渥倫斯基的熱情喚醒了安娜沈睡已久的愛情。安娜的丈夫亞歷山大·卡列寧其貌不揚,但在官場中卻是個地位顯赫的人物,是壹個“完全醉心於功名”的人物。他根本不懂什麽是傾心相愛的情感,他認為:他和安娜的結合是神的意誌。他責備妻子行為有失檢點,要她註意社會性的輿論,明白結婚的宗教意義,以及對兒女的責任。他並不在乎妻子和別人相好,“而是別人註意到才使他不安”。有壹天,安娜與丈夫卡列寧壹起去看壹場盛大的賽馬會,比賽中渥倫斯基從馬上摔了下來,安娜情不自禁地大聲驚叫,卡列寧認為安娜有失檢點,迫使她提前退場。安娜無法忍受丈夫的虛偽與自私,說出了自己的心聲:“我愛他……我憎惡妳……”。
由於卡列寧的令人吃驚的寬厚,渥倫斯基感到自己是那麽的卑劣、渺小。安娜的愛情和自己的前途又是那麽的渺茫,絕望、羞恥、負罪感使他舉起了手槍自殺,但沒有死。死而復生的安娜和渥倫斯基的愛情更加熾熱,渥倫斯基帶著安娜離開了彼得堡,他們到國外旅行去了。在奧勃朗斯基家的宴會上,列文與凱蒂彼此消除了隔閡,互相愛慕。不久他們結婚了,婚後他們回到列文的農莊,凱蒂親自掌管家務,列文撰寫農業改革的論文,他們生活很幸福美滿。旅行了三個月,安娜感到無比的幸福,但她卻以名譽和兒子為代價。歸國後,她沒有回家,而是住在旅館裏,由於思念兒子,在兒子謝遼沙生日那天,偷偷去看他,天真無邪的謝遼沙不放媽媽走,他含著淚說:“再沒有比妳更好的人了。”他們返回彼得堡,遭到冷遇,舊日的親戚朋友拒絕與安娜往來,使她感到屈辱和痛苦。渥倫斯基被重新踏入社交界的欲望和輿論的壓力所壓倒,與安娜分居,盡量避免與她單獨見面,這使安娜感到很難過,她責問道:“我們還相愛不相愛?別人我們用不著顧慮。”在壹次晚會上,安娜受到卡爾塔索夫夫人的公開羞辱,回來後渥倫斯基卻抱怨她,不該不聽勸告去參加晚會。於是他們搬到渥倫斯基的田地莊上居住。渥倫斯基要安娜和卡列寧正式離婚,但她又擔心兒子將來會看不起她。3個月過去了,離婚仍無消息。渥倫斯基對安娜越來越冷淡了,他常常上俱樂部去,把安娜壹個人扔在家裏,安娜要求渥倫斯基說明:假如他不再愛她,也請他老實說出來,渥倫斯基大為惱火。壹次,渥倫斯基到他母親那兒處理事務,安娜問他的母親是否要為他說情,他要安娜不要誹謗他尊敬的母親,安娜認識到渥倫斯基的虛偽,因為他並不愛他的母親。大吵之後,渥倫斯基憤然離去,她覺得壹切都完了,安娜準備自己坐火車去找他,她想象著正和他母親及他喜歡的小姐談心,她回想起這段生活,明白了自己是壹個被侮辱、被拋棄的人,她跑到車站,在候車室裏接到了渥倫斯基的來信,說他10點鐘才能回來,她決心不讓渥倫斯基折磨她了,起了壹種絕望而決心報復的心態,最後安娜身著壹襲黑天鵝絨長裙,在火車站的鐵軌前,讓呼嘯而過的火車結束了自己無望的愛情和生命,這段為道德和世間所不容的婚外情最後的結果由安娜獨立承擔,留下了無限感傷。卡列寧參加了安娜的葬禮,並把安娜生的女兒帶走了。渥倫斯基受到良心的譴責,他誌願參軍去塞爾維亞和土耳其作戰,但願求得壹死。最後以安娜,渥倫斯基和凱蒂,列文做對比,對比了兩個家庭的截然不同的結局。
總結
《安娜卡列尼娜》這本書其實反映的不僅僅是當時的社會現實,也是如今的社會現實。在當今社會日益開放的前提下,許多的渣男,海王,渣女,海後層出不窮。安娜的故事拿到現在來講,也可以提醒當代的姐妹們擦亮眼睛,識別渣男!
說到這裏我們不難發現《安娜卡列妮娜》這本書的偉大之處就在於它同時具有解剖刀式的冷靜冷酷和俯瞰人生的悲天憫人情懷,而這不僅僅是作者的藝術功力和水平,還是他世界觀、人生觀的自然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