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查詢 - 《宜春香質》真的是明朝人寫的嗎?

《宜春香質》真的是明朝人寫的嗎?

《宜春香質》是明朝人寫的。這本書是明代醉西湖心月主人創作的小說集,作於明崇禎年間。

《宜春香質》分風、花、雪、月四集,每集五回,前有圖,回後有自評及芙蓉僻者、般若天不不山人評。小說專寫同性淫亂,故事曲折離奇,因果說教色彩濃重。

作者開卷曾明言其創作主旨,是為“蕩情”者做成,並厲言正色以因果論教,然而以其主要篇幅寫同性行為肆意渲染,繪聲繪色,其儆戒之意,遂淹沒殆盡,而對低級情趣的津津樂道,卻躍然紙上。

《宜春香質》有許多素材來源於白話小說《濟顛羅漢凈慈寺顯聖記》《封神演義》《八仙出處東遊記》《錢塘夢》,及中篇傳奇小說《尋芳雅集》《天緣奇遇》《花神三妙傳》等,且在情節構思與敘事體制上受到此類小說的影響。

《宜春香質》花集已寫到鐵壹心因遼陽失陷而避地山東,知書亦作於崇禎年間。

全書分為風、花、雪、月四個部分,風集開頭就表明了作者的創作主旨:即為了儆戒“蕩情”者,使其“悔禍而改過”,他認為:“有情而可以為善;無情而可以為不善;降而為蕩情,則可以為善,可以為不善矣。

世無情,吾欲其有情;舉世溺情,吾更慮其蕩情。”這說明在對待“情”的問題上,作者采取的是中庸的態度。面對明末社會現實,他“更慮其蕩情”,他說:“情至於蕩,斯害世矣。蕩屬於情,並害情矣。情既受害,始也世受其愚,終焉身任其咎。

試看從來水性楊花,朝三暮四,有壹獲令善者否?”但是,由於“舉世人如斯”,他無法指責,所以他只能作小說,“試舉壹人以為模樣,令千萬人觀之,能目而寒心,悔禍而改過。”這就是全書的創作主旨。

《宜春香質》作者:

醉西湖心月主人,明代人。又號西子湖伏雌教主、筆耕山房主人,其真實姓名及生平不可考。

現世存有其小說《弁而釵》、《醋葫蘆》、《宜春香質》。根據作品及自序醉西湖心月主人及為此三書出版書社筆耕山房掌櫃,三書均為自著自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