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北京總部經濟發展迅速,已經吸引了眾多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研發中心、國內大企業集團等總部聚集,總部經濟規模居全國前列,並在空間上初步形成了商務中心區CBD、金融街、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澱園三大總部聚集區,總部經濟已經成為推動北京經濟轉型的重要力量。
壹、北京總部經濟發展總體情況
北京的總部資源大體上可分為兩類,壹類是以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為代表的國際總部資源,另壹類是以國內企業集團總部為代表的國內總部資源,其中國內總部資源又包括在北京成長起來的企業總部和從外埠遷入北京的企業總部。
1.以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為代表的國際總部資源
目前,在北京市落戶的各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已達到35家(見表1-1)。其中,截至2005年底,經商務部認定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已有16家,經北京市認定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已有29家,經兩者同時認定的有10家。具有跨國公司部分地區總部職能的投資性公司數量達到了146家,占全國投資性公司總數得50%以上,高居全國首位。
北京以其人才、教育、科技資源優勢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在北京設立研發中心,根據北京市第壹次全國經濟普查數據顯示,截至2004年底北京外資研發中心有189家。據統計局最新統計,到2005年底,北京的外資研發中心已達239家。
表1-1在京認定為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的公司名單
序號 公司名稱(所在國家) 備註 序號 公司名稱(所在國家) 備註
1 ABB(中國)有限公司(瑞士) ★▲ 19 百特(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美國) ▲
2 愛立信(中國)有限公司(瑞典) ★▲ 20 北電網絡(中國)有限公司(加拿大) ▲
3 愛普生(中國)有限公司(日本) ★▲ 21 東陶機器(中國)有限公司(日本) ▲
4 摩托羅拉(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美國) ★▲ 22 東芝(中國)有限公司(日本) ▲
5 日立(中國)有限公司(日本) ★▲ 23 得利滿有限公司北京聯絡處(法國) ▲
6 三星(中國)投資有限公司(韓國) ★▲ 24 IBM(中國)有限公司(美國) ▲
7 松下電器(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日本) ★▲ 25 卡特比勒(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美國) ▲
8 索尼(中國)有限公司(日本) ★▲ 26 康柏(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美國) ▲
9 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德國) ★▲ 27 康明斯(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美國) ▲
10 伊藤忠(中國)集團有限公司(日本) ★▲ 28 朗訊科技(中國)有限公司(美國) ▲
11 豐田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日本) ★ 29 樂金電子(中國)投資有限公司(韓國) ▲
12 葛蘭素史克(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英國) ★ 30 曼內斯曼(中國)有限公司(德國) ▲
13 佳能(中國)有限公司(日本) ★ 31 諾基亞(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芬蘭) ▲
14 卡夫食品(中國)有限公司(美國) ★ 32 諾維信(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丹麥) ▲
15 歐姆龍(中國)有限公司(日本) ★ 33 雀巢(中國)有限公司(瑞士) ▲
16 日產(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日本) ★ 34 施奈德電氣(中國)有限公司(法國) ▲
17 阿爾斯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法國) ▲ 35 正大(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泰國) ▲
18 阿海琺(北京)咨詢有限公司(法國) ▲ 註:★經商務部認定 ▲經北京市認定
2.以國內企業集團總部為代表的國內總部資源
根據北京市統計局有關數據,截至2004年底,在京的大型企業集團有266家,其中北京市屬大企業集團有146家。在市屬企業集團中,資產總額超過百億元的有23家,營業收入超過百億元的企業有10家,2004年,市屬企業集團資產總額達7762.65億元,主營業務收入達3877.63億元,***實現利潤總額185.7億元。
2004年市屬企業集團在三次產業的分布如圖1-1所示。以第壹產業為主營的集團僅有1家,份額不足1%;以第二產業為主營的集團有69家,占總數的47.3%;以第三產業為主營的集團數量最多,有76家,比重為52.1%,並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可見北京市企業集團的產業結構正在逐步優化。
北京的大企業集團中既有成長於北京的中央及市屬企業和民營企業,如聯想、方正、用友等;也有從國內其它城市遷到北京的外埠企業集團,如藍星集團、遠大空調、經緯紡機、三星石化、建龍鋼鐵集團等。這些國內大型企業集團總部在京聚集,推動了北京總部經濟的發展,使得北京在國內城市發展總部經濟的角逐中取得了先發優勢。
二、北京總部經濟空間布局情況
(壹)三大總部聚集區
商務中心區(CBD)、金融街、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澱園“三大”主要總部聚集區是北京目前發展比較成熟的總部聚集區,企業總部的聚集已初具規模,同時擁有比較明顯的資源優勢,在北京總部經濟發展中具有較強實力和競爭力,將成為推動北京總部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
商務中心區CBDCBD依托朝陽區豐富的涉外資源和濃厚的國際化氛圍,CBD吸引了大量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入駐,已初步形成綜合性企業總部聚集區。截至2006年5月,入駐CBD區域的各類法人單位***計3897家。其中外資企業有800多家,外國駐京代表機構570家,外資銀行、保險、證券公司及辦事機構150多家,中外律師、會計師、投資咨詢等中介服務機構近200家。在來京的160余家世界500強企業中,入駐CBD及周邊地區達130余家。CBD擁有跨國公司地區總部20余家,外商投資性公司88家。CBD已經成為北京乃至全國世界500強企業和跨國公司最集中的地區。從產業結構看,金融、地產、咨詢、會計服務業企業數量約占入住CBD全部企業的2/3,以國際金融為龍頭,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產業格局已經形成。
金融街金融街是我國金融資產最為密集的區域,已初步形成金融企業總部聚集區。目前區域內已聚集了金融、電信及各類企業、監管機構等598家,包括人民銀行總行等金融監管機構、中國銀行等國有商業銀行總部、紐約銀行北京代表處等跨國金融機構、中國再保險集團等大型保險公司總部、中國電信等大型企業集團總部以及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的清算中心。2005年中國進入世界500強的16家企業中,有8家企業總部位於金融街。金融街是我國金融資產最密集的地區,金融資產總額已占全國金融資產總額的60%左右,控制著全國90%以上的信貸資金和65%的保費資金。
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澱園海澱園擁有極為豐富的技術和人才優勢,已初步形成以IT產業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企業總部及企業研發總部聚集區。截至2005年10月,中關村科技園區已吸引世界500強企業設立了113家分支機構,其中研發機構42家,包括微軟、Intel、AMD、甲骨文、寶潔等壹大批世界500強企業和國際知名企業都在海澱園設立了研發中心。此外,海澱園還有國內大企業設立的R&D機構69家,以及壹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等。從產業角度看,IT產業企業眾多,實力雄厚,已經成為海澱園的主導產業。其中包括在中關村成長和發展壯大的國內民營科技企業,如聯想、方正、同方、紫光、用友軟件等;也包括從外埠進駐園區的國內知名企業,如大唐電信、港灣網絡等。
(二)其他總部聚集區
中關村科技園區電子城科技園。目前,區域內高新技術企業達800多家,其中年產值過億元的企業55家,三資企業140家,國家級電子科研院所4家。近年來,壹批世界著名跨國公司如摩托羅拉、ABB、強生、西門子、愛立信、三星等紛紛在電子城設立了地區總部、研發中心或生產基地,其中世界500強企業30家。2005年,電子城科技園高科技企業總收入410億元,其中電子信息及相關產業占90%以上,出口創匯8.4億美元,上繳稅費19億元。電子城科技園應繼續確立新壹代移動通訊為主的電子信息產業為園區發展重點,加快完善相關配套設施,優化服務環境,進壹步吸引國內外著名的電子信息企業研發總部,形成電子信息企業研發總部聚集區,成為亞洲乃至全球通信產業研發基地。
亦莊新城總部聚集區。亦莊新城是東部發展帶的重要節點,北京重點發展的新城之壹。其中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全國最大的移動通信產業基地、北京最大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截至2004年底,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已累計入區企業1051家,諾基亞、GE、康寧、SMC、松下電工、中芯國際等80多家著名跨國公司都已入駐開發區,其中包括40余家世界500強企業。目前開發區內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裝備制造、汽車等產業已經初步形成集群化發展格局,產業基礎雄厚,壹些企業依托開發區的產業基礎,在該區域設立了研發中心、營運中心等。
順義臨空經濟區。順義臨空經濟區包括空港工業區、林河工業開發區、空港物流基地和擬規劃的“國門商務區”。目前已有國際跨國公司64家。其中,空港工業區已入駐了國航貨運、國航股份(客運)、中航油、中航材四大航空總部,以及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華捷國際運輸代理有限公司等壹批國內外企業總部;空港物流基地已吸引首都機場集團公司、TNT國際快遞、住友、中外運、日本近鐵、宅急送等入區企業129家,投資總額達153億元,2004年創造稅收2.75億元。
中關村科技園區豐臺園。目前該園區以總部基地為主要載體,全力打造科技總部新區。至2004年底,區內聚集了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建龍鋼鐵、中牧股份等總部型企業264家,經營領域涉及生物醫藥、新材料、電子信息等高科技行業。2004年豐臺園總部型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6.9億元,上繳稅費9.5億元,年末從業人員人數達到4.5萬人。
東二環交通商務區。該區域總部經濟聚集特征逐步顯現,目前已聚集了中海油、中石化、中青旅、人保、中國電信、北京移動等多家國有大型企業集團。這些企業將為東二環交通商務區帶來巨大、持久的活力,未來的幾年東二環商務區將成為大型企業總部的聚集地。
三、總部經濟對北京經濟轉型的重要影響
總部經濟在北京產業結構升級和城市功能提升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已經成為首都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推動北京經濟轉型的重要力量。總部經濟對北京經濟轉型的重要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壹,企業總部的聚集促進了經濟總量的增長和經濟效益的提高。由於企業總部具有占地小、產出大的特點,總部聚集區內企業密度壹般都比較大,CBD、金融街地區每平方公裏的企業個數達到600-800個,總部聚集區內單位面積產生的GDP和稅收大大高於其他地區,因此吸引企業總部聚集、發展總部經濟規避了北京土地、水等常規資源短缺的劣勢,有效提高了經濟效益、增強了北京的經濟實力。比如,從北京市平均水平看,2005年北京市平原地區每平方公裏實現地區生產總值約10664萬元,稅收約1311萬元。而金融街占地面積僅1平方公裏,2005年實現三級稅收320億元,占西城區稅收的44%;實現金融業增加值244.8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32.9%。CBD占地面積不到4平方公裏,2006年1-6月,CBD區域入庫區地稅收入21.7億元,同比增長20%,占朝陽區地稅收入的20%。
第二,總部的聚集帶動了高端知識型服務業的發展,在城區制造業外遷後形成了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了北京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企業總部的聚集能夠帶動壹大批為總部服務的金融、保險、會計、法律、咨詢、會展、信息等現代服務業企業迅速崛起,使得所在區域現代服務業迅猛發展,第三產業特別是高端知識型服務業占國民經濟的比重大大提升,從而促進區域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因此,企業總部在商務中心區CBD、金融街、海澱園等區域的聚集,不僅充分釋放了城區密集的科技、信息、人才資源優勢,而且避免了由於工業企業大量外遷和制造業空心化導致的城區衰落,使北京中心城區在保持經濟發展與城市功能協調統壹的前提下,順利實現了產業接續和替代。目前,第三產業特別是金融、保險等高端知識型服務業已經成為北京市主要總部聚集區的主導產業。比如,金融街598家企業中有559家從事第三產業,占區域單位總數的95%,第三產業的營業收入和利稅總額都占到區域總額的99%以上;CBD區域中,金融、地產、咨詢、會計服務業企業數量約占入駐CBD全部企業的2/3,現代服務業已經成為CBD的主導產業。
第三,國內外研發總部的聚集促進了北京創新能力的提升,為北京經濟轉型提供了強大動力。密集的科技資源、良好的創新環境是北京吸引國內外企業研發總部的重要優勢,截至2005年底跨國公司在京設立的研發中心已經達到了239家。同時,大量國內外企業研發機構特別是跨國公司研發中心的入駐又進壹步促進了高級人才向北京聚集,擴大了北京研發投資的規模,推動了北京的技術創新。北京科學學研究中心計量部對上述研發機構中的76家進行的壹項調查顯示,76家研發機構***有R&D人員13378人,年研發經費達23億元人民幣,年人均研發經費為17萬元。除了跨國公司研發中心本身的研發資本投入和人才集聚作用之外,各類研發機構還對北京本土企業產生競爭效應、示範效應、模仿效應等,促進了本土企業的自主創新活動,並營造了良好的創新氛圍,使北京成為全國自主創新能力最強的技術創新中心,有力地推動了北京城市經濟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