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格斯玻色子被認為是物質的質量之源,“上帝粒子”是198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萊德曼對希格斯玻色子的別稱。這種粒子是物理學家們從理論上假定存在的壹種基本粒子,目前已成為整個粒子物理學界研究的中心,萊德曼更形象地將其稱為“指揮著宇宙交響曲的粒子”。
自1899年湯姆遜爵士發現電子開始,直至如今,在壹個多世紀的時間裏 ,人類壹直孜孜不倦的探索著微觀
世界的奧秘。1995年3月2日,美國費米實驗室向全世界宣布他們發現了頂誇克時,壹套稱之為標準模型的粒子物理學模型所預言的62個基本粒子中的61個都已經得到了實驗數據的支持與驗證,看上去標準模型馬上就要獲得決定性的勝利,對物質微觀結構的探索已經到達了它的尾聲,似乎人類也馬上就要聽到這壹跌宕起伏的,充滿了高潮與華彩的探索樂章的終曲,但是仍然有壹個粒子,遊離在這座輝煌的大廈之外,仿佛壹個幽靈,這就是希格斯粒子,而且就是這個粒子可能會擊垮整座大廈。但是也許會為我們揭示出壹條全新的探索旅途。就讓我們先來回顧壹下上個世紀中期以來粒子物理學的發展歷史,以及現在處於主流的標準模型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