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三疊系延長組的砂巖“磨刀石”來說,侏羅系砂巖儲層的物性,伴隨長石含量的驟減及膠結物RCO3的降低,有了質的變化。在我們吶喊“孔孔見油,孔孔不流”和“三低壹無”時,我們當時就住在延安,幾乎每天都從由延安砂巖(侏羅系延安組底砂巖)作塔基的那個寶塔山下經過,為什麽沒有想到把它當作儲層來勘探,從現在來看,思想當中有幾個“先入為主”的東西在支配。
圖3-27 鄂爾多斯盆地西緣構造綱要圖
(據趙重遠,1990)
①那仁哈拉;②巴音諾爾公;③慶格勒圖;④巴彥烏拉-狼山;⑤賀蘭山西;⑥賀蘭山東;⑦陶樂;⑧桌子山東;⑨擺宴井;⑩惠安堡-沙井子; 青龍山-平涼; 韋州-安國; 青銅峽-固原; 煙筒山-窯山; 清水河; 西華山-六盤山; 隆德
看不見延安砂巖,是受油氣在陸相地層當中的“源控論”或“土生土長”的“生油坳陷”認識的影響。例如,既然是“源控論”,那麽誌丹以西,因出了侏羅系的生油坳陷(盆地相)到了含煤的沼澤相區,加上延長組的油不可能逾越向上進入侏羅系,所以,雖然早在1964年三普就在吳旗第1口深井吳參井見到了相當於延8的良好含油砂巖,最後仍然不試而別。時隔6年之後,就在這口井的旁邊(吳1井)同層位中,同是三普試出了日產原油幾十立方米的高產井(圖3-28)。
圖3-28 鄂爾多斯盆地中下侏羅統(J1-2y)巖相古地理圖
當時因為沒有煤成烴的理論,加上“土生土長”以及“煤、油不能***生”和“難以***存”思路的支配,界定了侏羅系的找油範圍在誌丹以東、安塞以南和富縣以北的早中侏羅世湖相或較深湖相範圍內。因此,在20世紀70年代會戰中慶、華、吳的突破,首先是“煤、油不能***生,”以及“源控論”思路的突破。今天,假如我們把延長組的油田塗成紅色、把延安組的油田塗成藍色就會發現,幾乎全部侏羅系油氣田都分布在靖邊—誌丹—直羅鎮以西非“生油坳陷”的含煤沼澤相帶內(圖3-29)。
圖3-29 鄂爾多斯盆地中生界油氣產區示意圖
1—構造單元界線;2—盆地北部古生代產氣區;3—T3y三邊產油區;4—侏羅系產油(氣)區;5—外圈新生代地塹
在華池山莊部署的華參2井,井位是根據342地震隊在Sh—Z線上發現的“山莊隆起”來定的。原設計的主要目的層是三疊系延長組,但在井深尚未打到原設計的三疊系延長組“目的層”前,在侏羅系延安組中發現了良好的油砂。是按設計向下繼續打延長組,還是立即停鉆對延安組進行試油,產生了兩種不同意見。根據形勢的要求,在該井當時地質組組長陳克仁同誌的支持下,提前在1970年7月21日完鉆,同年8月28日試出了隴東第壹口日產30.3m3的延安組油流,推動了隴東長慶會戰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