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 u盤的消息後,就知道U盤的設備名稱了。假設是 sd0, 那麽接著運行 disklabel sd0 ,看卡 sd0 是怎麽分區的,c 代表整個硬盤,剩下的代表分區,a、b、i等,組合起來就是分區名稱: sd0a、sd0b、sd0c、sd0i 等,其中 sd0c 代表整個硬盤。同時 disklabel 顯示分區的分區類型。
找到分區名稱之後,mount 指令。openbsd 5.4 之後,openbsd 在執行 mount 時,會自動分析分區的格式化類型,所以不必指定分區類型。windows 的 nt 格式也支持,讀沒有問題,寫就不好說了。
舉壹個完整的例子:window7 系統,虛擬機軟件 vmware,16g u盤格成 ntfs 格式,u盤上有壹個文件 test。虛擬機openbsd已經啟動,電腦插入 u 盤,windows7 彈出對話框,關閉。右鍵點擊 vmware 狀態欄的硬盤標誌,點擊“連接 u 盤“,這時 windows7 退出 u盤,虛擬機openbsd 立刻看到消息:sd0 at SCSIbus ...,然後 disklabel sd0,看到有 c 和 i 兩個分區,c 不能mount ,i 可以,且是 NTFS 格式。運行mount /dev/sd0i /mnt ,這樣之後, 在 /mnt/ 下就看見 test 文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