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神起的解散,雖然讓東方神起這個具有無限魅力和價值的品牌,從此無法再直觀地出現在世人面前,但也不得不說是由各方面現實原因造成了如今的現狀。
首先,韓國經濟公司和歌手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特別是歌手受到的盤剝更是嚴苛。盡管在中、有天、俊秀三人和經濟公司之間的訴訟糾紛不是韓國歌壇的第壹次,也不會是最後壹次,但東方神起今時今日的地位和在亞洲市場的號召力,卻決定了這場訴訟的影響力更大,產生的結果也更深遠。
其次,放眼如今的組合發展,都是以團體活動為基點,成員個人活動全面開花為延續的。從組合的發展和管理上來說,SM公司曾經或許是業內的佼佼者,但如今顯然已經比較落後。對於東方神起這樣每個成員都有著高昂人氣的組合,無法讓隊員的個人發展和組合發展達到壹個有效的平衡,那麽即便不是此次訴訟,矛盾也終有激發的壹天。
同時作為壹個旗下有著眾多組合和歌手的公司,有限的其他資源(比如影視方面)已經成為制約SM讓旗下藝人發展更進壹步的障礙。對於藝人們來說,除了自身的實力,很多時候面對好的角色和機會,還是需要依靠經濟公司的支持才能夠獲得。SM顯然多年來壹直在影視制作方面處於弱勢,和同類型經濟公司能夠為旗下歌手爭取到高收視電視劇中的重要角色相比,SM旗下的藝人,要麽是只能獲得壹些收視還不錯的電視劇中打醬油的角色,要麽雖然成為了主演卻因為電視劇本身的制作薄弱,收視慘淡。即便偶爾獲得了壹些比較好角色的出演機會,也會出於公司整體發展步調的統壹而予以拒絕。這樣管理上的片面集約化,顯然就有些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在壹定程度上,也加深了藝人心中的不滿。
訴訟更多的是多方面矛盾聚合成的壹個載體,不公正合約也只是其中的壹部分原因,更深層次的矛盾必然是與組合以及成員個人的發展需要緊密結合在壹起的。盡管組合的解散是壹個比較糟糕的結果,但從現實意義上來說,也總算有了個交代。
青春換了方式延續,他們還是東方神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