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1港幣等於幾元

1港幣等於幾元

截至2021年7月10日,1港元約等於0.8342元人民幣,1人民幣約等於1.1988港幣。由於匯率是不斷改變的,並沒有壹個固定的值,實際交易時應以櫃臺成交價格為準。

港元或稱港幣,是中華人民***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定流通貨幣。按照《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的自治權包括自行發行貨幣的權力。其正式的ISO 4217簡稱為HKD(Hong Kong Dollar);標誌為HK$。

10元鈔票和各種硬幣由香港金融管理局發行,20元及以上港幣紙幣由中國銀行、匯豐銀行及渣打銀行發行。現行流通的鈔票面額為10元、20元、50元、100元、500元和1000元,硬幣面額為10元、5元、2元、1元、5毫、2毫和1毫。1元=10毫=100分。在香港,“毫”是“角”的意思。

香港金融管理局及中國銀行、匯豐銀行及渣打銀行3家香港發鈔銀行於2018年7月24日公布,推出2018版港幣新鈔票系列。

香港建立了港元發行與美元掛鉤的聯系匯率制。外匯基金所持的美元就為港元紙幣的穩定提供了支持。

據考,香港是最先把通貨稱為“圓”的地方。本來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之初,采用英國的貨幣。但因為當時與中國大陸的貿易主要以銀作為單位,使各地的銀圓:包括墨西哥鷹洋及中國大陸的銀圓都在香港自由通行。後來,政府為更有效規管當地的通貨,而采用了銀圓為基本通貨單位,而銀圓壹詞亦由原先的形容詞變成量詞。1863年香港首次發行官鑄貨幣,並於1866年在香港成立鑄幣廠。當時香港生產的壹圓銀幣,都會印上“香港壹圓”四字。這個通貨的名稱亦由香港傳回中國大陸、日本及韓國,並成為各地通貨的單位名稱。後來鑄幣廠於1868年關閉,香港改以其他銀元作為法定貨幣。

1935年,因為美國等地的銀價上升,引起中國及香港的白銀外流。香港政府在1935年11月9日通過貨幣條例,公布以「港元」作為香港貨幣單位,並將港元與英鎊匯率定為16港元兌1英鎊。(中國是在香港通過以港元為貨幣前的五天,即11月4日宣布放棄銀本位,改發法幣。)1937年8月1日,終止了各種銀元的流通,正式以港元作為法定貨幣。二次大戰日本占領香港時,強行以日本軍用手票代替港元。戰後港元才恢復法定地位。

港元最初與英鎊掛鉤,但是戰後英國的經濟實力減弱,更曾壹度大幅貶值,影響香港經濟。香港政府於是在1972年6月英鎊作自由浮動後,改為將港元以美元掛鉤。最初匯率為5.65港元兌1美元。1973年2月改為5.085港元兌1美元。1974年11月起,改作自由浮動。直至1983年,由於香港前途問題引發的信心危機令港元匯價大幅下降,到了同年9月壹度下跌至9.6港元兌1美元。同年10月17日起,當時的財政司彭勵治宣布港元匯價與美元掛鉤,定為7.80港元兌1美元,壹直維持。

在香港市民的要求下,香港金融管理局乃於2002年起自行印行拾元鈔票,並於2007年以試驗性質改為塑膠鈔票。而港元中的硬幣則全部由金融管理局負責發行。自1983年起,香港建立了港元發行與美元掛鉤的聯系匯率制度。

2009年3月13日,為提高內地和香港(以下簡稱“兩地”)跨境支付清算效率,密切兩地經濟金融聯系,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公布了利用境內外幣支付系統建立兩地多種貨幣支付系統互通安排的相關細則,對兩地支付互通安排的業務範圍、內地銀行通過兩地支付互通安排匯往香港銀行的支付路徑、兩地跨境退匯業務的報文格式和兩地跨境轉匯業務收費等問題作出了具體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