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草間彌生:用波點與世界對話。

草間彌生:用波點與世界對話。

20世紀,世界上精神病藝術家屈指可數。其中壹個名叫草間彌生,這是壹個壹眼就令人難忘的名字。如果妳對她的藝術和她的作品有更多的了解,那就更加難以忘懷了。藝術女王,心理變態,波點女王,日本怪婆婆,都不足以形容她的人生。

從被視為國恥到被視為現存的日本國寶級藝術家,她壹直在創作以證明自己。她和小野洋子等人壹起見證了當代藝術的歷史,並入選世界百大藝術家(亞洲只有兩位藝術家入選)。

草間彌生草間彌生出生在壹個富裕的日本家庭。她家經營種子生意,相當於農場莊園。她的母親是老園丁的女兒,父親相當於她的養子。我父親是個浪漫的人,常年流連於藝妓花叢中。父母之間的緊張讓她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母親甚至罰她坐月子。這樣的家庭讓壹個小女孩差點精神崩潰。但也激發了她的創作潛力,為她以後的藝術生涯鋪平了道路。

1955年,26歲的草間彌生在壹家書店發現了美國女畫家喬治亞·歐姬芙的作品,她寫信向她求助。在等了將近壹年的回復後,歐姬芙主動提出幫她推薦自己的作品。

又過了差不多壹年,她才最終得到母親的同意,帶著壹百萬日元和幾十件昂貴的和服走出家門。但在離開之前,她在河邊毀掉了上千幅作品,或許只是為了表達對母親的憤怒。

1959年,草間彌生已經在美國18個月了。她的五幅作品參加了青年藝術家群展,她的波點藝術風格第壹次引起了評論家的註意。

整個60年代是草藝最輝煌的時代。

1964年,她組織了壹場名為“千船會”的展覽,滿是生殖器的軟雕塑淹沒了所有來現場參觀的人。

1967,她開始了現場裸體藝術表演,1968,她組織了裸體行為集會。她成了媒體追逐的“自由女神像”。1969她出現在《紐約時報》的封面上,但副標題是“但這是藝術嗎?”。

來自東亞和日本的曹鑒應該是溫室裏的壹朵花。她內向文靜,有壹張東方女人的臉,嬌小的腦袋,卻在風雨中不斷洗禮,站在潮流的最前沿。這壹切都是日本無法接受的。她的家庭不幸,道德敗壞,家庭已經和她徹底決裂。

在那個大膽前衛獲勝的時代,草間彌生遇到了約瑟夫·科內爾。如果草間彌生沒有得到家人和親人的愛,那麽約瑟夫就是上帝為她編造的真正的靈魂伴侶。

柯內爾是美國現代著名的藝術家、雕塑家和實驗電影的先驅。他們倆都是藝術家。他了解她到了極點,到了靈魂深處,他放肆地愛著她。

草間彌生在後來的自傳中寫道:“我第壹次見到他的時候,他穿著壹件奇怪的外套。我嚇壞了,以為看到了鬼。”

“他每天給我寫信,給我打無數次電話,打電話給我,以至於有人問我電話是不是壞了。我說,沒有,因為他壹直在和我說話。”據統計,科內爾壹天給她寫了14封信。

1972年,約瑟夫·科內爾的病情非常嚴重。他邀請草間彌生去拜訪他。草間彌生開玩笑說,他只有用最貴最特別的方式才會願意,於是他找了最貴的豪車去見她,她就去見他了。但他最終還是沒能逃脫病魔,去世了。情人的離去給了草間彌生沈重的打擊,她的精神問題越來越嚴重。

1973年,約瑟夫死後的壹年,草間彌生從紐約回到了東京。不再與藝術家和評論家交往,不再活躍於大眾傳媒領域,沒有愛人,她只想壹個人住在精神病院。

平日裏的草間彌生充滿了內斂安靜的氣息,這樣壹張年輕美麗的東方女性面孔在紐約藝術界顯得清新純粹;但另壹方面,她又很極端。她瘋狂迷戀裸體行為藝術,她需要被熱情釋放。她甚至多次裸體出鏡,組織巡演,被拒絕參加藝術展時也是裸體。這種草已經被壹些老朋友拋棄疏遠了。也許他們認為草間彌生為了出名已經竭盡全力了。畢竟那個年代裸體行為藝術還是挺先進的。

曹鑒在美國創作了十幾年,恰逢波普藝術的繁榮,她的浪潮藝術得到了很多行業的認可。後來,壹些評論家認為,草間彌生的成功部分歸功於當時的社會背景:“那是壹個嬉皮士橫行的時代,草間彌生很快就意識到這個國家流行什麽。他們抗議越戰,吸毒,追求東方的神秘,尋求外來宗教的庇護,主張性解放。許多人開始靠打破規則謀生,壹些人變得富有和出名。”。

國內評論家陸蓉之將草間彌生和小野洋子比作20世紀國際藝術界最閃亮的女明星,但草間彌生沒有小野洋子幸運。小野洋子與列儂的百年情緣,以及與歐美藝術界核心力量的長期接觸,大大提升了她的行業知名度。

草藝術有著獨特的風格,帶有象征性的特征,比如南瓜、圓點、鏡子甚至生殖器,還有裸體行為藝術,草裏的壹切都源於她的生活,並在她的精神疾病中發揚光大。但是草叢裏沒有列儂,沒有世紀之戀,壹定程度上影響了她的人氣。

1993,草間彌生在美國成名30年後,代表日本參加威尼斯雙年展,她有專門為她設立的主題館。她的前衛壹直走在潮流的前面,日本也終於逐漸接受了她的藝術風格。

草間彌生回到日本後,壹直住在養老院,堅持寫作。在過去,她有些叛逆和不守規矩。養老院壹成不變的生活,終於磨掉了女孩的棱角。她的南瓜作品風格成為經典,波點女王依然走在時尚潮流的前沿。

波分女王草間彌生,她的作品中充滿了無盡的圓圈、條紋和生物觸角。乍壹看,它們是現實的,但它們也混淆了現實與現實之間的空間,讓妳緊張、眩暈和“在這座大山裏”般的迷茫。

從草的生長環境來看,波點的形狀可能來自種子,因為她家是做種子生意的。她可能在童年時期受到過虐待和欺淩,患有神經性聽力和聽力障礙,進而演變成精神疾病。同樣的壹件事,普通人看起來是壹個整體,但小草似乎看到了事物最基本的單位元素。她看到了細胞和分子,所以她畫了波,她認為這是宇宙和自然的信號。

她還說:“地球只是百萬個點中的壹個”。我第壹次看到這句話的時候,馬上就想到了三體,她說的沒錯。

這種想法是不是壹直存在於她內心去與世界溝通?她想通過波點之間的連續性和間隔來創造壹個無限的空間,她沈迷於此,觀者找不到那個世界和現實世界的邊界。這與其說是壹種與世界交流的方式,不如說是壹種心理治療。這叫“心因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