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的起源
足球運動是壹項古老的體育活動,源遠流長。最早起源於我國古代的壹種球類遊戲“蹴鞠”,後來經過阿拉伯人傳到歐洲,發展成現代足球。所以說,足球的故鄉是中國。據說,希臘人和羅馬人在中世紀以前就已經從事壹種足球遊戲了。他們在壹個長方形場地上,將球放在中間的白線上,用腳把球踢滾到對方場地上,當時稱這種遊戲為“哈巴斯托姆”。到19世紀初葉,足球運動在當時歐洲及拉美壹些國家特別是在資本主義的英國已經相當盛行。直到1848年,足球運動的第壹個文字形式的規則《劍橋規則》誕生了。 然而眾多的資料表明,中國古代足球的出 現比歐洲更早,歷史更為悠久。我國古代足球稱為“蹴鞠”或“蹋鞠”, “蹴”和“蹋”都是踢的意思,“鞠”是球名。“蹴鞠”壹詞最早記載在《史記匪漲亓寫》裏,漢代劉向《別錄》和唐人顏師曾為《漢書·枚乘傳》均有記載。到了唐宋時期,“蹴鞠”活動已十分盛行 ,成為宮廷之中的高雅活動。1958年7月,國際足聯現任主席阿維蘭熱博士來中國時曾表示:足球起源於中國。當然,由於封建社會的局限,中國古代的蹴鞠活動最終沒有發展成為以“公平競爭”為原則的現代足球運動。這個質的飛躍是在資本主義的英國完成的。
漢代蹴鞠石刻
2004年初,國際足聯確認足球起源於中國,“蹴鞠”是有史料記載的最早足球活動。《戰國策》和《史記》是最早記錄蹴鞠的文獻典籍,前者描述了23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齊國都城臨淄(現山東淄博)流行蹴鞠活動,後者則記載,蹴鞠是當時訓練士兵、考察兵將體格的方式(“蹹鞠,兵勢也,所以練武士,知有材也”)。
宋前蹴鞠簡況
"蹴鞠"壹詞,最早載於《史記·蘇秦列傳》,蘇秦遊說齊宣王時形容臨苗:"臨苗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竿、鼓瑟、蹋鞠者。""蹋"即"蹴",踢的意思。"鞠",球,即古代的足球。
漢代的《西京雜記》、《鹽鐵論》、《蹴鞠新書》、《劉向別錄》中都有關於蹴鞠的記載。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蹴鞠之習依舊流行未衰。
唐代時,蹴鞠仍是壹項很普遍的運動,杜甫有詩曰:"十年瞰鞠將雛遠,萬裏秋千風俗同"。但是,卻有了很大的發展。主要有三:
(1)有了充氣的球:《宋朝事實類苑》中載:"顏師古註霍去病芽域踢鞠雲:'鞠以皮為之,實以毛,蹴蹋而戲也。'顏謂鞠乃如此,至晚唐己不同矣。"徐堅《初學記》:"今蹴鞠曰戲毬。古用毛纖結之,今用皮,以胞為裏噓氣閉而蹴之。"
(2)設立了球門:《文獻通考》"蹴球蓋始於唐,植兩修竹,高數丈,絡網於上,為門以度球;球二分左右朋,以角勝負,豈非時鞠之變歟?"
(3)踢法多樣:雙球門踢法:唐人仲無顏《氣球賦》中有記載。單球門踢法:從《蹴鞠圖譜》中可窺壹斑。無球門踢法:壹人或幾個人單獨踢,稱為打鞠;二人對踢叫白打;三人以上***踢稱為場戶,如三人場戶、四人場戶。
第壹個有記載的球迷
西漢時期的項處是第壹個有記載的球迷,不過他的經歷卻很不幸。《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記載:名醫淳於意為項處看病,叮囑他不要過度勞累,但項處不聽,仍外出踢球,結果嘔血身亡,這也使得項處成為了世界上有史可查的第壹個狂熱“球迷”。
史上第壹份首發名單
漢唐兩代是中國古代足球發展最興盛的時期,發展出直接對抗的競賽。到了唐朝(公元六壹八至九○七年),蹴鞠所用的皮球,由內填毛發改為由人用嘴吹氣,同時用兩個球門代替“鞠室”。至宋代(公元九六○至壹二七九年),蹴鞠更發展了雙球門及單球門的競賽,還有稱作齊雲社或圓社的球會組織出現,而且所用皮球由人用嘴吹氣,發展到用氣筒打氣,愈來愈接近現代足球。
漢代蹴鞠是訓練士兵的手段,制定了較為完備的體制。如專門設置了球場,規定為東西方向的長方形,兩端各設六個對稱的“鞠域”也稱“鞠室”,各由壹人把守。場地四周設有圍墻。比賽分為兩隊,互有攻守,以踢進對方鞠室的次數決定勝負。
經過漢代的初步流行,唐宋時期蹴鞠活動達到高潮,甚至出現了按照場上位置分工的踢法。唐代蹴鞠已有多種方式,有比賽巔球次數的“打鞠”,有場地中間掛網、類似網式足球的“白打”,有多人參與拼搶的“躍鞠”,還有了設立球門的比賽,這種方式每隊有壹定人數和固定位置,規定隊員只能在自己的位置上踢,不能移動。
南宋《武林舊事》曾列出了“築球三十二人”競賽時兩隊的名單與位置:“左軍壹十六人:球頭張俊、蹺球王憐、正挾朱選、頭挾施澤、左竿網丁詮、右竿網張林、散立胡椿等;右軍壹十六人:球頭李正、蹺球朱珍、正挾朱選、副挾張寧、左竿網徐賓、右竿網王用、散立陳俊等”。這恐怕是歷史上的第壹份足球“首發名單”了。
足球的歷史
公元前307年,也就是戰國時期,趙武靈王改革,推行“胡服騎射”,趙國人學會了騎馬射箭。趙王經常帶著其親信騎著馬出城閑逛,好不威風。壹日,來到壹樹林,看到林中有野兔數只,國王金口壹開,“抓活的”,遂兵分四路,合而逮之,不想驚嚇之中,野兔橫沖直竄,從馬群的平縫中紛紛逃去,壹無所獲,眾人搖頭嘆著。壹謀士突然眼前壹亮,上前獻計“大王,這種圍豬很有趣,我們不妨用球代替兔子,不出宮門便可天天玩之。”“好主意”趙王大加贊賞“這件事就交給妳全權負責”。於是,足球運動便在中國誕生了。但當時還屬於騎在馬上運動,稱之為“蹴鞠”。
到了漢代,有了專供比賽的足球場,稱之為“鞠城”,鞠城為長方形,兩端各有6個鞠室,呈月洞形,互相對稱,場地四周有圍墻。唐代是蹴鞠活動的昌盛時期,這壹時期,不僅有了很大發展,而且足球運動開始對外出口,首先登陸的地方的英國。
蹴鞠本是作為壹項完整的產品對外出口,便由於當時交通不發達,交通工具十分落後,經過數月的長途跋涉,蹴鞠在到達英國時,馬匹已經累死,只剩下壹個球了。但就是這樣壹個球,英國仍視之為珍寶,只限為王室的專有活動,禁止民間享受這種娛樂活動。
11世紀,丹麥人入侵英格蘭。壹天,英格蘭人在挖戰場時,偶然挖出了幾個丹麥人的頭骨。想起丹麥人入侵的罪惡,這些英格蘭人極為憤怒,他們擡腳狠狠的沖著骷髏頭踢去,解憤之余,又頗覺有踢足球的樂趣。於是,挖戰場的英格蘭人越來越多的參加了這個踢“球”的行列。這種愛國行為打動了英國國王,為了獎勵人民,英國國王下令王室足球對民間開放。很快,足球運動在民間傳播開來,成為流行的體育娛樂活動。
12世紀初,英國開始有了足球賽。比賽是娛樂活動,壹年兩次,壹般在兩個城市之間舉行。主持人把球往空中壹拋,比賽就算開始。雙方就會壹捆而上,大叫大喊,又踢又抱,哪壹方能將球踢進對方的鬧市區,哪壹方就算勝利。如果球中途竄入居民屋裏,運動員也就壹窩蜂的沖進去亂打亂踢,常常把屋裏的東西砸得稀巴爛,房主只好自嘆倒黴。路上行人碰到球滾來,就會遭受壹場飛來的橫禍。因此在當時,球賽壹來,人們就得躲避災難,關門閉戶,壹直到球賽結束,才恢復正常。這樣的球賽遭到市民的強烈反對,英國政府便下了壹道禁令:規定足球比賽要在空地上進行,進入鬧市區者重罰,於是就出現了專門的足球場。
1863年10月26日,在倫敦成立了世界上第壹個足球運動組織——英格蘭足球協會,並統壹了規則,現代足球運動正式確立。
中國古代把腳踢球叫“蹴鞠”。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就有了蹴鞠遊戲。西漢時修建有“鞠城”,專供競賽之用。唐代是蹴鞠活動的昌盛時期,出現了用灌氣的球代替了過去用毛發之物填充的球,稱為“氣毯”,並用球門代替了鞠室。而在西方,公元10世紀以後,法國、意大利、英國等壹些國家有了足球遊戲。到15世紀末有了“足球”之稱,後逐漸發展成現代的足球運動。1863年10月26日,英國人在倫敦成立了世界上第壹個足球運動組織——英國足球協會,並統壹了足球規則,人們稱這壹天為現代足球的誕生日。這次制定的足球規則***14條,它是現今足球規則的基礎。從1900年的第2屆奧運會開始,足球被列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但它不允許職業運動員參加。1904年5月21日,國際足聯在巴黎成立。1930年起,每4年舉辦壹次世界足球錦標賽(又稱世界杯足球賽),比賽取消了對職業運動員的限制。從此,現代足球運動日益發展。
傳說在11世紀,英格蘭與丹麥之間有過壹場戰爭,戰爭結束 後,英國人在清理戰爭廢墟時發現壹個丹麥入侵者的頭骨,出於憤恨,他們便用腳去踢這個頭骨,壹群小孩見了便也來踢,不過他們發現頭骨踢起來腳痛,於是用牛膀胱吹氣來代替它——這就是 現代足球的誕生。
在中世紀的英國,足球以成為許多年輕人所熱衷的壹項活動。 他們在狹窄的街道上追逐皮球,經常將皮球踢到街邊人家的窗子 上。於是英國國王不得不下令禁止踢足球。從12世紀到16世紀, 英國國王先後四次發布過“足球禁令”。不過,由於足球運動的 特殊魅力,禁令也未能使它夭折。
1835年,在英國設菲爾德成立了世界上第壹個足球俱樂部。 1863年,在英國又成立了第壹個足球協會。從此,有組織的、在壹定規則約束下的足球運動開始從英國傳遍歐洲,傳遍世界。在19世紀末,足球運動在西歐國家已相當普及。在1896年第壹屆奧運會上,就將足球列為比賽項目之壹,結果丹麥隊以9:0 戰勝希臘隊,成為奧運會足球比賽的第壹個冠軍。
1904年,英國、法國、荷蘭、比利時、西班牙、瑞典和瑞士 七個國家的足球協會在法國成立了國際足球聯合會,並推選法國 人蓋蘭為第壹任國際足聯主席。
最早的著名球星
宋代,踢球的藝人們組織了自己的團體,稱為“圓社”,專門推廣蹴鞠活動和比賽。北宋時期的高俅就出身於圓社,王明清的《揮塵後錄》記載,高俅球技高超,因陪侍宋徽宗踢球,被提拔當了殿前都指揮使,這要算是最早的著名球星之壹了。
宋人劉邠的《中山詩話》則記載了另壹個因踢球而揚名的人,秀才柳三復球技出眾,他知道宰相丁謂喜歡踢球,為了升官,他天天等候在宰相府球場的圍墻外,有壹天終於等到球飛出了墻外,柳三復撿起球以還球為名進了相府,在拜見丁謂時,他把球拋在空中,壹面跪拜,壹面用頭、肩膀、後背等部位巔球,球壹直未落地,丁謂見此大悅,給了柳三復壹個官職。
從春秋時期到元明時代,蹴鞠經歷了發展到高潮的過程,但到了清代,這項活動卻走入了衰落。1863年,現代足球運動在英國誕生,揭開了足球發展的又壹歷史篇章。
現代足球的誕生
1893年觀眾觀賽
從8世紀到19世紀,現代足球運動的前身以各種方式在歐洲存在著,直到1863年,第壹份正式的足球比賽規則在英國創立,這也標誌著現代足球運動的誕生。
壹個男孩的沖動
19世紀,足球運動得以恢復,並在英國的壹些學院內廣泛開展。那時的足球賽沒有統壹規則,比賽在長方形場地內進行,時間和參賽人數由雙方臨時商定,球踢到對方的門桿內為得分。這段時期,劍橋大學、哈頓公學、新克利夫頓大學等學院都有各自的踢法,沒有人想到要統壹足球運動的規則。那個時候,最倒黴的人要算為比賽特設的“公證調解人”,他們是裁判的前身,負責記錄進球數並調解糾紛和爭議,但由於沒有統壹規則,這些調解人總難服眾,經常受到全場數十人的追打和圍攻。
壹個男孩的沖動改變了壹切。1823年11月21日,在壹場比賽中,壹個名叫威廉-韋伯-埃斯利的15歲男孩突然用手撿起球,抱著它沖向對方場地發動進攻。這個動作後來引發了有關足球規則的大爭論,人們也意識到有必要設定統壹的足球規則。在爭論中,贊同手腳並用的壹方,逐漸將比賽發展為了今天的橄欖球,而堅持只能用腳的壹方,則開始了現代足球比賽規則的摸索和創立。
酒館中誕生世界第壹運動
現代足球的生日
倫敦皇後大街***濟會酒館,這是現代足球的誕生地,足球史上裏程碑式的會議在這裏召開。此前的1848年,劍橋大學分院曾嘗試創立壹部有關足球比賽的規則,雖未受公眾認可,但統壹規則已經成為***識。1863年10月26日,來自11個倫敦俱樂部和學院的代表們在***濟會酒館召開會議,制定規則並創立權威的足球組織,這壹天也被公認為現代足球的生日。會上關於規則的爭論十分激烈,以甘貝爾代表的少數人堅持手腳並用,最終表決結果13比4,現代足球運動不允許用手的標誌性規則通過。為此,甘貝爾等人憤怒離開會場,後於1871年創立了英式橄欖球聯合會。
***濟會酒館
在***濟會酒館的這次會議上,還成立了英格蘭足總,並以文字形勢記載了世界上第壹部統壹的足球運動規則,兩個月後的1863年12月26日,英足總在倫敦克魯米沙街的壹家小酒店內再度召開會議,將足球運動規則細化為14條,並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推廣足球比賽,如今風靡全球的世界第壹運動也由此誕生。
參加***濟會酒館會議的11家俱樂部及學院:
森林俱樂部(後改名為巡遊者);吉爾伯恩;巴恩斯;戰爭辦公室;十字軍戰士;帕西瓦爾;布萊克海斯俱樂部;肯辛頓學院;索爾比頓;布萊克海斯學院;水晶宮。
最早的壹部足球規則
1.場地面積,在長150碼,寬100碼以內。 在每條邊線上距端線25碼處,各樹立兩根標誌桿。
2.球門由兩根立竿組成,相距英尺.
3.用投幣選擇球門或開球權。
4.上半時比賽時間結束後,交換場地。
5.當隊員將球踢出時,同隊任何隊員站在球的前面較對方隊員更接近對方端線時,不得參加比賽接觸球,也不得以任何方式阻礙其他隊員接觸球。
6.當球被踢出邊線外則為死球,由對方在出界地點 將球直接踢入場內,恢復比賽。
7.當壹隊將球踢出 對方端線時,對方任何隊員誰先拿到球便可持球在垂直端線25碼處發任意球。
8.當球踢來時,隊員在對方端線後面不可觸球。
9.如果球落到端線之後和邊 線標誌桿之外時,任意球應該在距端線25碼處發。
10.當壹隊員踢任意球時,同隊隊員不得處在他與對方端線之間,並且對方隊員不可站在距離他10碼之內.
11.隊員可選擇任何方式踢任意球。
12.球從兩竿之間或從其間上方無限高度穿過,算勝壹球。
13. 在比賽進行中,可用身體任何部位接觸球,但不得用手、臂、肩部持、擊球。
14.所有沖擊都是公平合法的,但禁止用手抱、推,用腳絆掉或吵鬧。
這套正規原始規則經英格蘭足協主席公布刊登在(BELIS LIFE)雜誌上。三年後足協補充規定,球門高度為6碼,寬度為8碼,兩立柱之間拉上壹條繩,作為球門高度。
近代的足球,最早在19世紀的英國產生。人類進入20世紀,足球也進入了20世紀。無論是傳說的那戰場上的敵人的頭顱,還是萬人同踢壹個足球在兩個城市之間比賽,都已經成為過去。現代足球就要起步,並逐漸形成了職業聯賽。
1903年,比利時,丹麥,法國,荷蘭,西班牙等國商議成立壹個國際足球組織,然而英國作為足球的發源地卻熱情不高。然而足球還是開始在歐洲及美洲普及。在意大利英國移民早在1893年就建立了熱那亞隊,1899年,英國人和意大利人又聯手建立了今天的綠茵豪門-AC米蘭,1899年。,意大利又創辦了聯邦錦標賽,前7屆熱那亞六奪冠軍,AC米蘭則在1901年奪得冠軍。
在南美,足球也被英國的水手,移民帶到了這裏,托馬斯。利普頓爵士創辦了利普頓杯賽,成為了拉普拉塔河兩岸的烏拉圭和阿根廷之間的對抗賽
現在最知名的足球聯賽是歐洲的五大聯賽(意甲。英超,西甲,德甲,法甲)
足球規則
11人制足球規則
★ 足球比賽場地介紹
(壹)球場
1、 球場面積必須符合規則的規定。國際足聯曾規定世界杯決賽階段比賽場地為長105米、寬68米。國內基層比賽的場地可因地制宜,但在任何情況下,邊線的長度必須長於球門線的長度,場內各區域的面積不得變更。
2、 球場地面必須平坦,硬度合適,以不傷害運動員和不影響球的正常運行為原則。國際足聯世界杯賽組織委員會曾指令世界杯足球賽不得在人造草皮球場上進行。
(二)界線
1、球場各線須與地面平齊,不得做成V型凹槽或高出地面的凸線。線的顏色須清晰。土地球場最好用白灰粉或灰漿畫線,天然草皮球場宜用熟石灰粉畫線,不要用生石灰粉或灰漿澆畫。為了防止雨水沖刷,亦可用白色塗料畫線,但不得用木條、磚石或碎瓦等物填平的溝槽作界線。
2、場地各線的寬度不超過12厘米(壹般以12厘米為宜)。邊線與球門線的寬度應包括在場地面積之內,其他各線寬度亦應包括在該區域面積之內。球門區和罰球區的丈量,都應從球門柱內側和球門線外沿量起。球門線的寬度必須與球門柱的寬度相等。
(三)邊線與球門線
1、邊線與球門線劃定的足球場是足球比賽時隊員的基本活動區域。比賽開始後,未經裁判員許可,隊員及其他人員不得擅自進場。
2、當球的整體從地面或空中越過邊線或球門外的球門線時,即為球出界而成死球,分別以擲界外球、踢球門球或角球恢復比賽。
3、球門間的球門線是判斷球是否進門的標準線,只有當球的整體從地面或空中越過球門內的這條線時方可算球進門。
4、執行罰球點球時,防守方守門員應站在球門間的球門線上。
5、在對方罰球區內踢間接任意球時,如果球距球門間的球門線不足9.15米,則允許防守方隊員站在球門線上。
(四)中線
1、中線把全場劃分為兩個相等的半場,中線的寬度應包括在每個半場的面積之內。
2、開球時,雙方隊員必須站在本方半場內(且守方隊員不得進入中圈)。當裁判員鳴哨後,球被踢並向前移動時,比賽方為開始,這時雙方隊員可進入對方半場。
3、 隊員在本方半場無越位犯規。
(五)球門區
1、可以在球門區內的任何壹點踢球門球及本方的任意球。
2、當球在球門區內時,裁判員令比賽停止,若以墜球恢復比賽時,應在停止比賽時球所在地點最近的、與球門線平行的球門區線上墜球。
3、凡在對方球門區內踢間接任意球時,應在離犯規地點最近的、與球門線平等的球門區線上執行。
(六)罰球區
1、守門員在本方罰球區內可以用手觸球。
2、隊員在本方罰球區內違犯規則第十二章可判為直接任意球的十種犯規中的任何壹種時,都應判罰球點球。
3、踢球門球或在本方罰球區內踢任意球時:
(1)對方應退出罰球區。
(2)必須把球直接踢出罰球區,比賽才能恢復。
4、罰球點球時,除主罰隊員與對方守門員外,其他隊員均須在罰球區及罰球弧外的場內、罰球點的後面;當球被踢並向前移動,比賽即為恢復,此時隊員方可進入罰球區。
(七)角球弧
踢角球時,球必須放定在角球弧內。
(八)罰球點
罰球點球時,球必須放定在罰球點上。因大雨沖刷,罰球點模糊不清時,由裁判員確定罰球點的位置。
(九)中點
中線的中點俗稱開球點。開球時,球必須放定在該點上。
(十)中圈
開球時,守方隊員須站在中圈以外的本方半場內。這同踢任意球時,守方隊員須站在至少距球9.15米處的意義相同,其作用是保證攻方隊員踢球時不受對方阻礙。
(十壹)罰球弧
罰球點球時,除主罰隊員與對方守門員外,其他隊員均須在罰球區及罰球弧外的場內、罰球點的後面;當球被踢並向前移動,比賽即為恢復,此時隊員方可進入罰球弧。
(十二)角旗
1、角旗是場地四周的標誌,應垂直豎於邊線與球門線外沿的交點處。
2、角旗桿的高度(桿頂至地面)不得低於1.50米,桿的頂端應為平頂,以防刺傷隊員。角旗顏色應與助理裁判員用旗和場地顏色有明顯區別,晚間比賽使用燈光時,可用白色角旗。角旗可用布或綢料制成,規格壹般為30厘米×40厘米。
(十三)中線旗
在中線兩端距邊線外至少1米處,可各豎立壹面與角旗大小相同的中線旗,作為中線的標誌。它對判斷越位有益。
(十四)球門
比賽場地的球門應是固定的,門柱及橫梁的寬度與厚度均應相同。球門顏色必須是白色。
(十五)球門網
1、球門網的作用是幫助裁判員看清球是否進入球門,因此球門網只能掛在球門後面,牢固地附加在球門橫梁、立柱上,下端釘在地上,不得使球穿過。掛鉤不得釘在門柱側面或橫梁的下沿。
2、球門網應適當撐起,使守門員有充分活動的空間,並在球進網後不致彈出。壹般較多采用從球門後面用繩將網拉起的方法。
(十六)場地四周
1、按照比賽組織機構的要求,可在球門線的外面(壹般距角旗2米、球六區線與球門線的交點3.5米、球門柱6米)畫壹條攝影人員限制線,攝影人員應在這條線的後面。如有廣告牌的後面。
2、第四官員的席位設在場外靠近中線的延長線處;替補員的席位設在距第四官員席位兩側各10米左右並與之相齊處。各隊的教練員、替補員及工作人員應在替補席上。替補席的席位數按照比賽組織機構的要求確定,目前我國確定為14個席位。
3、技術區域。技術區域壹詞在《足球競賽規則》第三章中國際足球理事會決議的第二條已經提及,區域內有為球隊的技術人員和替補隊員提供的座位。
技術區域可以根據場地情況做大小和位置上的調整。以下是對技術區域設置的壹般性指導:
(1)技術區域是從替補席兩側向外1米、距邊線1米以內的區域。
(2)建議用標記線明確該區域。
(3)技術區域內的人數由競賽規程規定。
(4)根據競賽規程,技術區域內的人員應在比賽開始前確認。
(5)每次只允許壹人在技術區域內進行戰術指揮,指揮結束後應立即退回替補席。
(6)教練員和其他官員必須在限定的技術區域內,除非遇到特殊情況,例如理療師或隊醫在得到裁判員的允許進場察看受傷隊員時。
(7)技術區域內的教練員和其他人員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十七)檢查場地
裁判員應認真檢查比賽場地。比賽開始前和中場休息時,對於模糊不清的界線(尤其是球門附近的界線)要令有關人員重新畫出。如因雨雪致使場地泥濘、界線不清時,可在場地四周的規定位置插上10面小旗,小旗距界線均為1米,小旗的規格與角旗相同,以有助於裁判員作出判斷
國際足協規則小組決議
(1)國際比賽球場最大面積為:長度壹壹0公尺、寬度六四公尺。
(2)各國足球協會必須嚴格遵照規定的面積,布置球場。在舉辦國際比賽時,必須於賽前,將比賽地點及球場面積,通知客隊的國家足球協會。
(3)國際足球協會規則小組,已同意規則中所用的英制與公制對照如下:
壹百三十碼……….壹百二十公尺
壹百二十碼……….壹百壹十公尺
壹百壹十碼……….壹百公尺
壹百碼…………….九十公尺
八十碼…………….七十五公尺
七十碼…………….六十四公尺
五十碼…………….四十五公尺
十八碼…………….十六公尺五十公分
十二碼…………….十壹公尺
十碼……………….九公尺十五公分
八碼……………….七公尺三十二公分
六碼……………….五公尺五十公分
壹碼……………….壹公尺
八英尺…………….二公尺四十四公分
五英尺…………….壹公尺五十公分
二十八英寸……….七十壹公分
二十七英寸……….六十八公分
五英寸…………….十二公分
四分之三英寸…….壹點九公分
二分之壹英寸…….壹點二七公分
八分之三英寸…….壹公分
(4)端線的寬度,應和球門柱及橫木的厚度相同,因此球門柱內外邊的 線應是壹樣寬。
(5)為了劃球門區域及罰球區域,在端線上量的六碼及十八碼的距離, 必須從球門柱的內方量起。
(6)球場的面積,包括場內各區域界線的寬度在內。
(7)所有的比賽,應依照足球規則供給標準設備,特別是國際比賽,尤應註意皮球的圓周及其它設施。若有不合標準的設備,必須向國際足球總會報告。
(8)根據比賽規則進行的球賽,如困橫木脫落或折斷,應即停止比賽,甚至將這場比賽取銷,除非橫木已裝回原來的位置,或新安裝的橫木對球員已無危險性。不能用繩子來代替橫木。 在友誼比賽中,經雙方同意,可以用沒有橫木的球門繼續比賽,但應將已壞的橫木移去,使對球員不致發生危險。在這種情形下,可用繩子來代替橫木,如果不用繩子,皮球從門柱之間全部越過端線,裁判員認為是在橫木下面穿過時,他應判為勝壹球。 球賽的從新開始,應由裁判員在球賽停止時,皮球所在地墜球繼續比賽。
(9)各國足球協會可在規則第壹章規定的範圍內,對橫木及門柱的厚度,闊度的最大量與最小量作適當的規定。
(10)門柱及橫木必須用木材,金屬或隨時經國際足協規則小組認可的物質做成。它的形狀可以是正方形、長方形、圓形、半圓形或橢圓形。不可用其它物質將門柱及橫木做成其它的形狀。
(11)於國際比賽前,加插「序幕賽」,須於比賽當天由兩國協會代表,及擔任該場國際比賽的裁判員,審察當時場地情形來作決定。
(12)國家足球協會,特別是主辦國際比賽的協會,必須限制攝影人數,並在距球門線外不超過十公尺的地方,劃壹至少兩公尺長的線,距角旗竿的距離大致相等,應禁止攝影人員超過這界線,更應禁止使用閃光燈。
球
材料及標準
球是圓形的,以皮革或其它合適的材料制成。球體的圓周,不得超過70公分(28吋),不得少於68公分(27吋)。球 的重量,在比賽開始時,不得超過450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