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與孔子並稱(⊙o⊙)啥?
孔孟的交友道關於交友,孔子和孟子有很多精辟的論述。但綜合起來看,不外乎這樣幾點:交朋友要以品德相交,自身的修養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好的君子朋友,能引妳翺翔於天空,潛遊於四海,壞的小人朋友,可能引妳走入歧途而萬劫不復;只有靠人格和品德的魅力交到的朋友才是真朋友;朋友不是朋黨,應該是_友、知音,應該互相砥礪,***同進步等。孔子說:“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即:交友應該同為人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誠實的人交朋友,同見聞廣博的人交朋友,這些是有益的;相反,同逢迎諂媚的人交朋友,同兩面三刀的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語、心術不正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關於交友的問題,在《孟子·萬章下》中是這樣說的:“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挾也。”意思是說交朋友不倚仗年齡大,不倚仗地位高,不倚仗兄弟的富貴。所謂交友,是同他的品德交朋友,是不可以有所倚仗的。孟子認為,天子也可以和平民交朋友,長輩可以和晚輩交朋友,因為他們之間有某種平等關系。《孟子·萬章下》中有這樣的敘述:“舜尚見帝,帝館甥於貳室,亦饗舜,選為賓主,是天子而友匹夫也。用下敬上,謂之貴貴;用上敬下,謂之尊賢。貴貴尊賢,其義壹也。”意思是舜去見堯,堯把這位女婿安排住下,並且款待他,舜有時也請堯來,兩人輪流充當賓主,這是天子同平民百姓交朋友。地位低的尊敬地位高的,叫作尊敬有地位的人;地位高的尊敬地位低的人,叫作尊敬賢人。尊敬有地位的人和尊敬賢人,其中的道理是壹樣的。歷史上留下來的交友故事很多:管寧和華歆的絕交,這是道不同不以為友;廉頗和藺相如的友誼,那是患難與***齊心報效國家的“刎頸之交”;俞伯牙與鐘子期,那是“摔琴謝知音”的哀痛與決絕;管仲與鮑叔牙,那是君子之間的莫逆之交,生死之交。還有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誼,他們40年為了***同的目標團結作戰,患難與***,即使身處兩地近20年,關系也沒有疏遠,反而更加密切。這是崇高的革命友誼,正如列寧所贊揚的,它“超過了古人關於友誼的壹切最動人的傳說”。孟子和萬章經常談論交朋友的問題。有壹次,孟子說:“壹鄉之善士斯友壹鄉之善士,壹國之善士斯友壹國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這和我們現在經常講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意思差不多。從朋友的身上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選擇什麽樣的朋友,先看自己配交什麽樣的朋友。人生需要交友,但交友需謹慎。壹名學者曾說:交上壹個好朋友,就等於多了壹面鏡子,多了壹個參謀。朋友是人生路上不可或缺的“伴侶”,黨員幹部也不例外,也會有朋友。但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的朋友會成為成長的助力,而有的朋友會成為邁入深淵的推手,這壹得壹失之間,自然可以看出朋友的重要影響。“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兩千多年前的孔子就告誡我們,交友應該莊重謹慎,合群而不結黨營私。管鮑之交促成齊國春秋首霸,房謀杜斷成就了貞觀之治,朋友之間只有取長補短,互相學習,互相提高,才能在點點滴滴交往過程中,不斷獲取新信息、學習新知識、增長新才幹。因此,黨員幹部要堅守底線,嚴守規矩,心存對黨紀國法的敬畏。在朋友交往中講原則,不動權,不徇私,才能守住為官清廉,留壹世清名。來源:幸福·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