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白龍潭傳奇(飛花令------鬼4)

白龍潭傳奇(飛花令------鬼4)

春暖花開,寒流消退,燕子北飛!又到壹年壹度“三月初三”,這壹天,是傳統的白龍潭廟會。南來北往的人流,齊刷刷向這裏匯集。各式各樣的人群,五行八作,三教九流,都來趕這傳統的《三月三》白龍潭廟會。賣各式各樣水果,售各式各樣的鮮花,五花八門的小吃。驢打滾,小年糕,尖餅果子,爆米花。服裝,鞋帽,農具,各種各樣的小玩意,套圈,打汽球,紛紛登場亮像。打掛,算命,圍了壹圈的人。

旅遊的人流,趕著上香的各界人士,也急匆匆地往這奔!走著的,東瞧西望,興奮著笑臉!騎電動車的,不管不顧,勇往直前!開汽車的,輕輕鳴著喇叭,走走停停,那場面,熱熱鬧鬧,紅紅火火!

白龍潭風景區,座落在距密雲城區大約二十五公裏處,這裏,山青水秀,風景宜人。清朝皇帝的行宮,分布在這裏。行宮的位置,與龍門相對應的河畔上,名曰:“下寺”,標準四合院,回廊,亭閣,彩畫生輝。

與白龍潭交相輝映的是聞名遐爾的黑龍潭風景區。白龍潭矗立東線熠熠生輝;黑龍潭獨處西線,光芒四射,兩潭遙遙相望,流傳著壹段,古老的傳說!

黑龍潭自然風景區,瑰麗風光,奇山異石,緊臨密雲水庫,壹條迷人的山溝,內有十八潭,潭潭相連,步步登高,攀蹬十幾裏山路,才能看到最後壹座真潭!來自大城市的遊客,喜歡遊水觀山,多湧向這裏。如北京,天津,河北,或上海的遊客。旅遊旺季,遊人如織!

白龍潭風景區,名聲鵲起於近代。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被評為“北京新十六景之壹”,與黑龍潭風景區相比,似‘小家碧玉’,小巧,玲瓏,偏重人文景觀。前面說的“下寺”,是皇帝去承德壁暑山莊,路過這裏的下榻之處,龍臥之地,似有帝王之氣,令人昂目。

沿著下寺上行,東去,便可到達龍泉寺,它坐落在壹小山崗上。二十幾級臺級,步步蹬高,進入壹標準的四合院。

與龍泉寺遙遙相對的,是大戲臺,早年三月三廟會,這裏上演壹出出的精彩大戲,引來無數人,前來觀看。

龍泉寺內,菩薩殿。這裏供奉著慈眉善目的菩薩,周圍有十八羅漢護衛,香火繚繞,各種供果,長年不斷。三月三上香,大有講究。有頭有臉的大人物,喜歡上頭柱香,祈禱菩薩保佑,升官發財或生意興通四海。上頭柱香的時辰,應在淩晨淩時,千金難買頭柱香!

龍泉寺內,立有抗倭名將戚繼光題寫的詩文。也有直隸總督題寫的碑文,成千古名碑,萬人誦頌!

出龍泉寺向東,壹百多米處,就是著名的龍潭。這裏分為頭潭,二潭和三潭,人稱三潭映月。頭潭上方,早在上世紀的五十年代,修建壹座小型水庫,將龍潭溝水攔腰截斷。水庫大垻上塑著兩條飛龍,噴吐浪花,活靈活現。水庫大壩上,還塑有康有為題詞:“飛聖境,則龍潭”,六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從而證明,康有為大人到此遊覽。

龍潭北側,建造壹座廟宇,規模不是很大,叫五龍祠,正中供奉著英俊健美的小白龍,神采奕奕,英氣逼人!小白龍左右,分別供奉著四海龍王,五龍***居,五龍祠,所以顯得別樣神奇!

五龍祠正對面,有清朝帝王的禦筆親書。壹邊是乾隆皇帝題寫,另壹邊是嘉慶皇帝親筆手書,威震四方,引無數文人騷客留連。

沿白龍潭水庫北岸,緩緩前行,在水庫上遊,有壹處石雕,矗立在那裏,在天然石板上,雕刻著許多人物肖像,栩栩如生。屬於哪年哪代的作品,無可考證。

放眼望去,白龍潭的南山上,有壹條蜿蜒的小路,直通山頂。在半山腰處,有壹塊碩大的巨石,上面雕刻著壹大“福”字,人稱天下第壹大福。沿山間小路繼續攀登,直達山頂。在山頂上,修建壹座著名的白塔,人稱“白龍塔”,塔高六層,拾階而上,直通塔頂。站在這裏,西望煙波浩渺的密雲水庫,北望著名的萬裏長城,烽火臺,清淅可見!

歷史悠久的白龍潭風景區,重新煥發青春,正是改革開放時期。首任總經理白誌強。當年開發白龍潭風景區時,密雲縣政府只撥給開發資金兩萬元。他是背著背包,徒步來到白龍潭。那時,這裏壹片空白。只有白龍潭林場,有幾間破屋,他就借宿在白龍潭林場,開始了創建白龍潭風景區的艱難征程!

白誌強,高大身軀,有些偏瘦,戴壹副深度近視鏡,山西老家,應是北京美術學院畢業。與當代著名書法家劉丙森是同學。(有說是上下屆同學),重建白龍潭,壹切牌匾都出自劉丙森之手,字體渾雄,大氣,不同凡響!

遙想當年,著名作家浩然曾長時間生活在密雲,扶植密雲縣文藝愛好者,組織出版過短篇小說集。浩然的《艷陽天》,就是在密雲寫成的,白誌強在密雲美術家協會工作過,與著名作家浩然,也是相識,相知的朋友。

乘著改革開放政策的春風,在白誌強總經理的帶領下,經過幾年的引進,開發建設,從無到有,使得歷史悠久的白龍潭,煥然壹新。新建龍門和辦公區,開僻停車場,修建皇帝行宮“下寺”,及“下寺”東院的職工大食堂。建造古堡別墅區。以及隨後建造的“白龍閣”餐廳和“藝苑”住宿樓,工程浩大的望海樓與“醉仙樓”餐廳樓的俊工,標誌著集吃住娛樂為壹體的白龍潭風景區已成規模,白龍潭風景區以嶄新的風貌,迎接四面八方遊客!到八十年代後期,白龍潭風景區的資產己達數千萬元!整個風景區的員工已逾三百多人。

在民間,小白龍大戰黑龍的故事,流傳久遠,婦孺皆知。據說,性格憨厚的小白龍,熱愛黎民百姓,久住白龍石府,福澤壹方,這壹帶歷年,風調雨順,深受百姓的擁戴。有壹條橫行霸道的大黑龍,經過此地,看上了龍潭石府這塊風水寶地,想要據為已有,小白龍何許人也,豈能讓強盜大黑龍得逞。於是二龍大戰白龍潭,妳來我往,各不相讓,打得難分難解,不分勝負。在這危急時刻,當地百姓自發組織起來,勇助小白龍。只要壹看到小白龍露出水面,老百姓把成袋子雪白的大饅頭,爭先恐後地扔到潭裏,供小白龍食用。只要壹見到大黑龍露出水面,老百姓就齊刷刷地向潭裏投下石塊。就這樣,小白龍和大黑龍激戰幾晝夜,在當地百姓的幫助下,終於戰勝大黑龍,勝利捍衛了自已的家園。敗下陣來的大黑龍,壹氣之下,跑到黑龍潭隱居,白龍潭相隔密雲水庫,與黑龍潭遙遙相望,白龍潭在東,黑龍潭在西。

時間轉得飛快,壹九九二年,白龍潭風景區迎來嶄新的壹年!這壹年,總經理籌劃要拍攝電視連續劇《白龍潭傳奇》。從策劃,籌集資金開始,聘請編劇和導演,編寫劇本,聘請優秀演員出演主角。主演小白龍的演員應該是從上海聘請來的,演大黑龍的演員是從東北的長春招來的。壹個電視劇組,壹個小團體,助導啦,美工啦,雜七雜八,每天維持在百八十號人,吃喝拉撒睡,主要演員的來來往往,熱熱鬧鬧了好幾個月。

拍攝電視連續劇,沒接觸過的人,總是覺得既新奇,又好玩。真實情況是另外壹種樣子,枯燥,乏味。壹個鏡頭,要來來回回拍攝三遍,才能通過,捎有不慎,就要重拍,比如拍攝乾隆皇帝來到白龍潭,場面很大,長長的隊伍,彩旗飄飄,八擡大轎,光是轎夫就不少,大臣呀,跟班的呀,亂亂轟轟,前呼後擁,好不熱鬧。又比如祈雨那場戲,時逢夏日,嬌陽似火,久旱無雨,眾多百姓,組織起來,擡著整豬整羊,拿著老母雞,來到潭邊的五龍祠,燒香上供,祈求上天保佑,普降甘霖。說也奇怪,祈禱儀式剛剛進行到壹半,只聽半空中就響起了炸雷,緊接著,烏雲翻滾,天空降下大雨,祈禱的老百姓,高興的樂呀,叫哇,跳哇!歡呼著,感謝蒼天有眼!

《白龍潭傳奇》的外景拍攝,除了在白龍潭取景外,還到黑龍潭,司馬臺長城,水庫岸邊拍攝。《白龍潭傳奇》的後期制作,是在山西太原電視臺完成的,也是和山西太原電視臺的壹次成功合作。電視連續劇制作完成,在北京電視臺二套播出,前後壹***播出兩次,引起很大反響。

在電視劇拍攝過程中,有壹場小白龍夜戰大黑龍的戲。老百姓自發援助小白龍。黑,白二龍戰得難解難分之時,突然從山林中竄出壹條灰狐貍,壹口咬住小白龍的褲角,死不松口。大黑龍見有人助陣,精神大增,越戰越勇,累得小白龍大汗淋漓,體力漸漸不支。說時遲,那時快,老百姓壹擁而上,增援小白龍,有的人趕快扔饅頭,有的人舉起木棒打向灰狐貍,乘此時,小白龍飛起壹腳,把那支灰狐貍踢進深不可測的深潭裏。灰狐貍使盡渾身解數,才慢慢爬上潭邊,灰溜溜地逃走了。有的百姓說,這只灰狐貍是只孤魂野鬼,長期出沒在白龍潭的山林中,這次變成壹支灰狐貍,助陣大黑龍未能得逞,狼狽逃竄,可見,正義之師是不可戰勝地!也有的百姓說,這只孤魂野鬼,在白龍潭地區不得勢,跑到黑龍潭投靠大黑龍。大黑龍不拿正眼瞧它,用龍尾輕輕壹掃,把這只野鬼掃進黑龍潭,活活淹死。鬼魅的下場實在可悲!

九十年代初,白龍潭風景區聘請部分歌星,出過壹盤歌唱磁帶,歌唱白龍潭,歌唱密雲大好風光!著名歌唱家閆為文和胡月等歌星都在這裏放歌,縱情歡唱!

今年的三月三傳統廟會,組織得熱烈有序,紅紅火火,壹點也不遜色當年鼎盛時期。公安局出動大批警力,維護良好制序,附近村民,有組織地加入維護制序大軍。整場廟會,歡樂,合諧,有序,體現出新農村整體素質的極大提高!

時代在前進,人在變化中。白龍潭風景區所在地下灣子村,己經建造起壹排排的高樓大廈,在不遠的將來,村民就能遷入新樓房,開始了令人羨慕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