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涼粉
城東石板橋下有壹家涼粉店:狀元涼粉店。聽說,店主的兒子五年前成了本城的高考狀元,狀元涼粉就此得名。城裏人都想討個好彩頭,聽說,那兒的生意很火。
壹切只是聽說而已,涼粉對於我這個農村窮學生來講真是壹種奢侈品,既吃不飽,又貴。
可今天,我卻坐在狀元涼粉店裏,準備嘗嘗這種“珍饈”;另外……我嘆了口氣:“唉,真倒黴,前天買參考書,貪便宜在街邊小攤上買,黑燈黑火的,找了張20元假鈔給我。”
“小夥子,涼粉來啦,吃吧!”店主將滿滿壹大碗涼粉端到我面前。
說真的,這東西又白又滑,爽口宜人,還真好吃,真想天天吃個夠。
“上學呢?”店主掇了條板凳坐下來。這時我才擡頭打量了她,四五十歲,皮膚很黑,脖子上,手臂上都是些熱毒疹。
“嗯,高三了!”這時,我又想起了兜中的那張假幣,今天可要將妳出手了!
“快要高考了,要註意加點營養,可別虧待自己呀。”店主的話使我想起了自己的母親,她每次來看我,都會將家裏老母雞生的那幾個蛋塞給我,而我知道,為了本人在城裏上學,家裏壹年沾不到十趟腥……“那我就更不能讓這錢留在兜裏!”
“當家的,水開了!”店主被夥計喊到壹旁打涼粉去了。我出於好奇,跑去看。只見壹鍋滾燙的熱水向壹個瓷缸裏壹沖,店主操起壹根兩指粗的木棍,插進瓷缸中的透明狀膠體內,使勁攪拌,沸騰的水早已化成水汽,直撲店主,店主的手臂上頓時燙得通紅……
我被眼前的場景深深打動了。我想起在農村打鐵的父親,他也在灼熱的環境下辛勞,為我掙來壹分壹分的學費……
我猶豫了,到底要不要將這20元假鈔用掉,使這位店主蒙受損失?不用吧,自己下半個月的日子可就難過了;用吧,拋給這位與我父母壹樣勞苦的店主,讓她的狀元兒子少掉20元生活費,我也於心不忍。
怎麽辦?我受著良知和生活壓力的煎熬……
終於,我咬咬牙,掏出身上僅剩的5元真幣,“阿姨,給您錢!”“傻孩子,沒看見墻上貼的‘高三學生免費’的字條嗎?下回再來,我給妳炒兩菜。”
回校後,我就把那假幣撕掉。
為了店主的真誠,為了我的父母,為了自己,這次選擇,值!
點評文章中壹波三折的心靈波動與絲絲入扣的情節相結合,在從容而又似乎平實的敘事中顯示出來,體現出了真誠、淳樸、自然的魅力。然而,作者的目光其實是異常敏感的,總是帶著心靈的熱力與亮度來撫摸與把握動人心弦的細節。假如沒有對於店主手臂上那些熱毒疹的發現,沒有對於涼粉制作艱辛過程的描寫……那麽文章觸及靈魂的力量就將喪失許多。因此,重要的是還是要用心靈的眼睛去上下求索、洞察外在與內在的隱微之處,情節才能展現為情感、情意、情思之節奏,心靈之節律。
2002年湖北省高考滿分作文
我愛唐裝
APEC讓全世界刮起了“唐裝熱”。看著那不同膚色、不同國籍的人們著壹身相同的唐裝時,我不禁吶喊,我愛唐裝!
曾經,這樣的傳統服裝讓國人排斥,單調乏味,不及洋裝輕便舒適,人們抱怨過,人們責難過,穿著這樣的衣服甚至讓他們羞愧,我不禁要問:壹件衣服,有那麽多過錯嗎?
我們明白,錯的不是衣服,而是有些人戴上有色眼鏡去審視它的眼光。民族落後,讓他們自卑自憐。於是,在他們心目中,壹切與祖國的、民族的、傳統的沾邊的東西,都沒了自信:動畫片不及日本的生動,名著不及俄國的有內涵,手機不及美國的先進,甚至覺得連文字也沒有英語簡單。壹旦喪失了民族自豪感,壹旦蒙上了落後的陰影,人們便陷入“外國的月亮總是圓的”的誤區。
可為何,唐裝還是那件唐裝,如今卻走上了國際大舞臺,並綻放著最美麗的花朵呢?為何,唐裝還是那件唐裝,如今卻成為壹種時尚潮流呢?
原來,這是中國經濟騰飛之後,是中國重振泱泱大國雄風之後,是人們足以驕傲地自稱“我是炎黃子孫”之後對民族熱愛最直率的呈現。愛祖國,愛唐裝,愛這個能讓我們揚眉吐氣的國家的壹切。我們的“海爾”拒絕了多少想要分壹杯甜水的外企,我們的陶瓷驚艷了多少黃頭發藍眼睛。
因著民族的愛,撒播對唐裝的愛。
人的感情左右著人的判斷力。回想那不屑於唐裝的年代,真的是因為衣服本身嗎?誰能否認當我們壹想到它的傳統就嗤之以鼻的偏激呢?誰又能否認其實我們根本沒心情去看它壹眼,就更別提客觀評判它的輕率呢?
唐裝以上等絲綢制成,其上的刺秀藝術更凝聚著中華五千年的文明———這樣的認識,難道不是基於我們發自內心的贊嘆嗎?這樣的改觀難道不是因為我們心中充滿的民族之愛嗎?
民族的自立自強拾回了人們久違的判斷力,真愛唐裝也罷,因愛中華民族而愛唐裝也罷,我只想高呼:我愛唐裝!
點評“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是個在壹定程度上尚屬寬泛的話題,寫作空間仍相當寬闊。在多數考生泛題泛作,從親情、友情入手時,本文卻獨辟蹊徑,大題小做,從“唐裝”楔入,就避開了壹窩蜂的俗濫,以獨特的視角,在選材上出了“新”。
昭君的選擇
深深的庭院,明眸的宮女,沈寂的粉蝶,慵懶的梳妝,猶如宮廷的車輪在昭君心裏緩緩輾過。
進宮有些時日了,卻遲遲不見皇帝的蹤影。珠釵玉飾金步搖,散落壹地,銅鏡前再也不是少女明麗的笑靨了,壹腔愁緒,兩彎娥眉。
迷茫的燈光下,壹只單薄的幼蛾壹頭栽在作響的燈焰上,發出“劈裏啪啦”的爆鳴聲。昭君拔下玉釵,挑弄燈芯,試圖將蛾兒救出來。
就在這時,傳來和親的消息。像春日裏的第壹聲驚雷,在死壹般的後宮炸開了。
“啪”,玉釵落地,斷為兩截,昭君的手劇烈地顫抖著。處於生死之交的蛾兒在飄轉的火焰中狂亂地掙紮著,終於,像離弦的箭壹般,沖出火海。
烈焰吞噬了她粉嫩的外衣,卻沒有壓垮她不屈的心靈。在生之涯,死之角,幼小的心靈發出對生的呼喚,爆發出無窮的力量,讓她從壓迫、死亡中振翅飛出。
昭君震驚了,若有所思地看著蛾兒,看著她越飛越遠,飛出圍墻,飛出重重封鎖,飛向遙遠的自己的天地。
這壹夜,昭君無眠。
她想到了宮廷的陰森,想到了和親的艱險,還想到了異域的清冷,兩國永久的安寧。宮廷的猜忌、冷落、傾軋、空虛像陰影死死揪住她的心,讓她顫抖;異域的寂寞、無助、排擠、思鄉卻又像寒流時時侵襲她的心,讓她驚駭。和親的隊伍浩浩蕩蕩,待嫁的少女舉目無親,戍邊的將士浴血奮戰,無辜的父兄沙場喋血,壹幕幕,在昭君腦海裏,頻頻跳動……
天明時,有人奉旨來挑選宮女。壹遍遍地述說著皇帝的封賞、嫁妝的豪華、國家的邊患、戰事的緊張。宮女壹個個雙眉緊鎖,壹想到遙遠的異域他邦,就舌底打顫。官員失望了,哀嘆著準備離去,卻迎面遇上壹位淡妝素衣少女,淺淺地笑著,壹如當年的明麗……
昭君出塞,留給後人壹座青冢和無盡的遐思……
可是,詩人們都錯了。“分明怨恨曲中論”,“公主琵琶幽怨多”,多情的詩人憐惜只身出塞的少女,卻錯解了昭君當年心靈的選擇。
生命,不壹定瀕臨死亡才顯示深刻,用心去做,用心去選擇,譜壹曲美麗的生命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