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處:《宋定伯捉鬼》是東晉時期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幹寶。圖書選自《搜神記》卷16,這則古代著名的不怕鬼的故事講述的是宋定伯和壹只鬼鬥智鬥勇的故事,他最終用人類的智能和勇氣征服了鬼。故事告訴人們,人用自己的膽量和智能壹定能夠戰勝壹切妖魔鬼怪。
(2)代幹寶撰寫的《搜神記》是漢魏六朝誌怪小說的代表作。所謂誌怪小說,正如魯迅先生所說:“六朝人之誌怪,卻大抵壹如今日之記新聞,在當時並非有意做小說。”它記錄了壹大批古代的神話傳說和奇聞異事,內容生動豐富,情節曲折離奇,藝術價值很高。而《宋定伯捉鬼》是其中極有代表性的壹篇。
(3)作者:幹寶(283~351年),字令升,是東晉史學家,文學家,祖籍河南新蔡。明天啟《海鹽縣圖經》雲:“父瑩,仕吳,任立節都尉,南遷定居海鹽,幹寶遂為海鹽人”。又雲:“幹瑩墓在澉浦青山房。”明董谷《碧裏雜存》雲:“幹寶……海鹽人也。按武原古誌雲,其墓在縣西南四十裏,今海寧靈泉鄉。真如寺乃其宅基,載在縣誌,蓋古地屬海鹽也。”據史料記載,自西晉永嘉元年(307年),幹寶初仕鹽官州別駕(刺史的從吏官),後因劉聰、石勒之亂,西晉亡,東晉立,南北對峙,幹寶舉家遷至靈泉鄉(今海寧黃灣五豐村與海鹽澉浦六忠村的交界處)。永嘉四年(310年),父卒,葬澉浦青山之陽,幹寶為父守孝。至三世時,遷至梅園(今海鹽通元),自此,海鹽成為幹氏子孫繁衍的居住地。
2、原文:
南陽宋定伯,年少時,夜行逢鬼。問曰:“誰?”鬼曰:“鬼也。”鬼曰:“汝復誰?”定伯誑之,言:“我亦鬼。”鬼問:“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鬼言:“我亦欲至宛市。”遂行數裏。
鬼言:“步行太亟,可***遞相擔(***遞相擔:兩人交替地背著。)也。”定伯曰:“大善。”鬼便先擔定伯數裏。鬼言:“卿太重,將非鬼也?”定伯言:“我新鬼,故身重耳。”定伯因復擔鬼,鬼略無重。如是再三。
定伯復言:“我新鬼,不知鬼悉何所畏忌?”鬼答言:“惟不喜人唾。”於是***行。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聽之,了然無聲音。定伯自渡,漕漼作聲。鬼復言:“何以作聲?”定伯曰:“新鬼,不習渡水故耳,勿怪吾也。”
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擔鬼著肩上,急執之。鬼大呼,聲咋咋(咋咋:驚叫的聲音。)然,索下,不復聽之。徑至宛市中。下著地,化為壹羊,便賣之。恐其變化,唾之。得錢千五百,乃去。於時石崇言:定伯賣鬼,得錢千五百文。
3、翻譯:
南陽宋定伯年輕的時候,夜裏行走遇見了鬼。宋定伯問他是誰,鬼說:“我是鬼。”鬼問道:“妳又是誰?”宋定伯欺騙他,說:“我也是鬼。”鬼問道:“妳想到什麽地方去?”宋定伯回答說:“我想到宛縣的集市上去。”鬼說:“我也想到宛縣的集市上去。”於是(他們)壹起前往。
走了幾裏路,鬼說:“步行太緩慢,彼此可以交替的背著,怎麽樣?”宋定伯說:“好啊。”鬼就先背宋定伯走了幾裏路。鬼說:“妳太重了,難道妳不是鬼嗎?”宋定伯說:“我是新鬼,所以身體重罷了。”宋定伯於是又背鬼,鬼壹點重量都沒有。他們像這樣輪著背了好幾次。宋定伯又說:“我是新鬼,不知道鬼害怕什麽?”鬼回答說:“只是不喜歡人的唾沫。”於是壹起走。在路上遇到了河水,宋定伯讓鬼先渡過去,聽聽鬼渡水,完全沒有聲音。宋定伯自己渡過去,水嘩啦啦地發出聲響。鬼又說:“為什麽有聲音?”宋定伯說:“我剛剛死不久,(這是因為)不熟悉渡水的緣故罷了,不要對我感到奇怪。”
快要走到宛縣的集市了,宋定伯就把鬼背在肩上,迅速捉住他。鬼大聲呼叫,聲音“咋咋”的樣子,要求放開讓他下來,宋定伯不再聽他的話。(宋定伯)把鬼壹直背到宛市中,才將鬼放下在地上,鬼變成了壹只羊,宋定伯就把它賣掉。宋定伯擔心它變化(成鬼),就朝鬼身上吐唾沫。賣掉得到壹千五百文錢,於是離開了宛縣的集市。 當時有人說:定伯賣鬼,得到了壹千五百文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