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的地震為1950年8月5日發生的西藏察隅地震。
據儀器紀錄,震級Ms8.6級,震中烈度十壹度,極震區面積約2.4萬平方公裏,八度區破壞範圍廣達20余萬平方公裏。墨脫地震是聚合板塊邊緣碰撞引起的。震中地區在震後交通斷絕。極震區內房屋全部倒平,山川移易,地形改變,多處山峰崩塌堵塞雅魯藏布江,山體滑坡將五處村落推入江中,造成1526人死亡。
墨脫的海拔僅為800~1200米,是壹塊膏腴之地,藏語意為“花朵”。而墨脫地震的發生震撼了整個青藏高原,其波及面十分廣泛,遠離震中區域的日喀則、印度的加爾各答以及緬甸的仰光都有震感,拉薩布達拉宮的墻體也出現裂縫。而且,在這次地震後余震頻繁,持續時間達壹年之久,震級超過4.7級的余震有80多次,最高的達到6.3級。
地震的位置:
地球的平均半徑為6370公裏左右,地殼厚度為35公裏左右,大多數破壞性地震就發生在地殼內。但地震不僅發生在地殼之中,也會發生在軟流層當中。據地震部門測定,深源地震壹般發生在地下300~700公裏處。到目前為止,已知的最深的震源是720公裏。從這壹點來看,傳統的板塊擠壓地層斷裂學說並不能合理解釋深源地震,因為720公裏深處並不存在固態物質。
地震開始發生的地點稱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稱為震中。破壞性地震的地面振動最烈處稱為極震區,極震區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區。地震常常造成嚴重人員傷亡,能引起火災、水災、有毒氣體泄漏、細菌及放射性物質擴散,還可能造成海嘯、滑坡、崩塌、地裂縫等次生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