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拍照對比,就是想看看最強手機CMOS——三星GN2的實力。對手包括新旗艦壹加9 Pro、vivo X60 Pro+,以及作為參考基線的小米10 Ultra。
有誰想到,國產手機傳感器會在幾年間,從1/2.55英寸暴漲到1/1.12英寸,反超2012年1/1.2英寸的Nokia 808 PureView,僅次於2014年1英寸底的松下Lumix DMC-CM1。
2021年的手機AI、多幀合成算法和CMOS技術已遠超當年,小米11 Ultra身上的三星S5KGN2,除了尺寸稍小,幾乎所有規格都在松下CM1之上。
參數規格
小米11 Ultra主攝是5000W的三星S5KGN2(首發Dual Pixel Pro全像素全向8核對焦、雙原生ISO、交錯式HDR),1.4μm(4in1成2.8μm),1/1.12'',8P鏡片,OIS,F1.95光圈。去掉了2倍人像鏡頭,超廣角和超長焦已經不是最強,但也是次旗艦級別:0.5倍焦的128度超大視野超廣角,用的是IMX586;5倍焦距的潛望長焦,用的也是IMX586。
這4臺裏,vivo X60 Pro+和小米10 Ultra規格互有勝負。X60 Pro+有F1.69光圈的GN1(1.2μm,5000W)和帶微雲臺的IMX598(0.8μm,4800W),長焦是偏弱的5倍焦OV08A10(1μm,800W)。而小米10 Ultra主攝OV48C(1.2μm,4800W)+5倍焦IMX586(小米11 Ultra同款),超廣角雖然有128度視野,但只是IMX350(1μm,2000W)。
而有哈蘇光環的壹加9 Pro,主攝是獨壹份的IMX789(1.12μm,4800W)+規格最強的超廣角IMX766(1μm,5000W),但只有3.3倍的長焦。
5倍長焦對比
壹加9 Pro需要3.3倍長焦+數碼裁切才能到5倍變焦,不在壹個範疇,沒有評價的意義。而X60 Pro+這1/4.4''的OV08A10,和兩臺小米1/2''的IMX586,即便是在白天也有明顯的差距。
小米11 Ultra雖然exif信息顯示是127mm(小米10 Ultra是123mm),但實際成像圈和小米10 Ultra壹致。兩臺超長焦硬件壹致的機器,表現也接近,只是小米11 Ultra的銳化和降噪力度更輕。
5倍變焦場景1
5倍變焦場景1,中央放大
5倍變焦場景2
5倍變焦場景2,中央放大
5倍變焦場景3
5倍變焦場景3,中央放大
5倍變焦場景4
5倍變焦場景4,中央放大
高像素模式
超像素模式對比1
超像素模式對比1,中央放大
超像素模式對比2,中央放大(GN2的大底優勢,沒想到會在白天展現,高像素模式細節和動態範圍都更強壹些)
超像素模式對比3,中央放大(壹加9算法還有點迷,高像素模式大幾率會是強力銳化和插值的結果,高像素了個寂寞)
超像素模式,燈光場景,中央放大(高像素模式非正常用法)
超廣角對比
兩臺小米的超廣角,都受到側逆光源的影響(右上角)
場景2,強光源放大
兩臺128度超廣角的小米,視野明顯更大,小米11 Ultra的邊緣畸變控制略好於前代。X60 Pro+無需即便矯正的114度視野,略大於壹加9 Pro,兩臺機器的邊緣畸變控制都非常優秀(邊緣物體依然是橫平豎直的)。
超廣角場景1
超廣角場景2
超廣角場景3
超廣角場景3,中央放大
超廣角場景4
超廣角場景4,中央放大
超廣角場景5
超廣角場景6
超廣角,弱光場景7
超廣角,弱光場景7,中央放大
超廣角,弱光場景7,高像素模式,中央放大
超廣角,白天場景,高像素模式,左側畫面邊緣放大(X60 Pro+細節略強於壹加9 Pro,都強於超大廣角的小米11 Ultra)。
超廣角,弱光場景8
超廣角,弱光場景8,中央放大
超廣角,弱光場景8,中央下方放大
超廣角,極弱光場景9(害,上面兩個選手直接出局)
超廣角,極弱光場景9,中央上方放大(寬容度是壹加更強,但細節是X60 Pro+更好)
主攝
主攝場景1
主攝場景1,中央放大
主攝場景2
主攝場景2,中央放大
主攝場景3
主攝場景3,中央放大
主攝場景4
主攝場景4,中央放大
燈光場景1
燈光場景1,中央放大
燈光場景2
燈光場景2,中央放大
燈光場景3
燈光場景3,中央下方放大
燈光場景4
燈光場景4,中央放大
弱光場景5
弱光場景5,中央上方放大
取景框和肉眼所見是上面這樣的 ,但成像是下面這樣 (全都是夜視儀)
極弱光場景6
底最小的壹加,反而是畫面最亮的,結果噪點也猛。X60 Pro+測光相對較低,細節最豐富、自然。
極弱光場景6,中央上方放大
極弱光場景6,中央右側放大
總結
小米11 Ultra工程機的主攝遠未達預期,算法貌似沒有調好,弱光算法明顯拖後腿,只能等OTA救尊,還無法下定論。另外,信仰粉太多,這裏不做高低排名,下面是字母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