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十二年(724年),李白二十四歲。離開故鄉而踏上遠遊的征途。再遊成都、峨眉山,然後舟行東下至渝州(今重慶市)。這個時期皇帝為:唐玄宗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與武則天之孫,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稱李三郎,母竇德妃。 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寶十五載(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亂退位為太上皇,是唐朝在位最長的皇帝,亦是唐朝極盛時期的皇帝。
要事即為“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後發動的戰爭,是同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為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這場內戰使得唐朝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因為發起反唐叛亂的指揮官以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又由於其爆發於唐玄宗天寶年間,也稱天寶之亂。
擴展資料:
自古以來有盛必有衰“盛唐”也不例外,就在唐玄宗“開元盛世”不久,公元755年12月16日“安史之亂”爆發,以安祿山與史思明為代表的節度使向朝廷反叛,直到唐代宗繼位第二年(公元763年2月17日)“安史之亂”結束。
李白也經歷了“安史之亂”,李白出生於公元701年“武周”時期,“安史之亂”爆發時已經54歲了,他的人生已過大半,公元762年李白去世,此時“安史之亂”還未結束。
“安史之亂”爆發後李白入永王李璘幕府,為永王家臣,永王謀亂被殺,李白被流放夜郎後被赦免,最後死在安徽當塗,李白曾作《永王東巡歌十壹首》,在此之前李白曾作入翰林院,後結識杜甫,李白也寫過反應“安史之亂”的詩《獻從叔當塗宰陽冰》、《曾王判官時余歸隱居廬山屏疊》等。
百度百科——李白 (唐代著名浪漫主義詩人)
百度百科——李隆基 (唐玄宗)
百度百科——安史之亂(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