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個例子,在畢業後的同學聚會上,本應是老同學、老朋友暢敘舊情,但是有的人卻出手闊綽,同學會成了他顯示自己富有的展示會,可他自己卻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那種奢華在別人眼中已成了壹種炫耀,甚至變成了施舍。同學聚會最忌諱的就是趾高氣揚。時過境遷,每個人境況不同,雖有富貴與貧賤之分,但同學的概念就是壹種平等的概念。妳或許如孟嘗君般富有,但同學並非是妳的門下食客,所以,同學之間可以接受友情卻絕不會接受居高臨下的施舍。這種人錯就錯在用揮金如土的行動去答謝那些曾經幫助過自己的同學,他們忽視了如今境況遠不如己的同學的心理承受能力。殊不知過度的慷慨其實就是炫耀,弄不好還會被生活拮據的同學誤解成侮辱,盡管這些人的本意並非如此,但角度不同其感覺也會不壹樣的。
俗話說“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這個“短”在同事之間尤為重要,因而這壹點也是同事間交往的壹大忌諱。因為同事之間存在著***同的利害沖突,如職務遷升、職稱評定、福利分配等等,面對如此激烈的競爭與自我的生存,同事之間是互有戒心的,即使關系很好的同事也會暗中設防。既然如此,誰都不想授柄於別人,更何況人情難還呢,倘若日後有不情之請,欠情的壹方勢必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比如有的人在與同事***餐時總是搶著買單,別人就會覺得他有所圖或有所求,自然而然不敢賒欠這份日後要償還的人情債,也只好敬而遠之了。
在崇尚個性張揚與人格自主的現代交際中,每個人都想保持相對的獨立性,不想為人情所累,更不想因此而喪失自我。在同學、同事及朋友之間,人格是平等的,地位也是平等的,雖說朋友有通財之誼,那也是平行的雙向交流,所以要掌握好尺度註意分寸,否則,就會被認為淩駕於友情之上,落得個事與願違的效果。
古訓曰:君子之交淡如水。這其中的哲理相當深奧,倘若我們大家都能咀嚼出其中真正的滋味,也就不會充當孟嘗君,更不會因自己的真誠與好意落得個“流水有意,落花無情”而困惑、委屈了。所以,我們在社交中應盡量以平等的心態對人,適度地慷慨大方,不能因為過度而引起別人的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