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武則天登上帝位之後,作為壹個皇帝,武則天同樣有個煩惱:立誰當太子?立兒子為太子,很簡單,候選人主要是她和唐高宗所生的健在的兩個兒子李哲和李旦。而立侄子為太子,候選人便是武家子弟,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武三思、武承嗣等侄子輩。武則天姓武,由武家繼承權力意味著武周王朝的延續;如果由李家繼承皇位,則意味著武周王朝的結束,李唐王朝的復辟。
雖然李氏子孫已經失去權勢,但武氏子弟仍然沒有確定的把握能夠在武則天之後登上皇位,因為在這個世界上畢竟還有李顯和李旦兩個昔日的皇帝存在。朝中的重臣雖然都臣服於武則天,但他們卻都反對武則天傳位於武氏宗親的舉措。特別是武則天頗為器重的宰相狄仁傑就多次勸阻:畢竟不如兒子親,壹旦選擇了侄子輩,她武氏江山是傳承下去了,但李氏命脈也徹底斷了,自己的兒孫輩也必然難逃毒手,另外,還有壹個問題,侄子上位後,會對自己這位姑姑怎麽對待呢?
太子爭奪戰中,武氏宗親表現出修為不深,性格暴躁,能力不足等弱點。可以說原本擁有的機會,被武三思等人白白錯失,沒有對李家後人壹網打盡,也是武則天最後選擇傳位於兒子而不是侄子的壹個重要原因。此後李顯重新登上皇位,當生命走到了盡頭的時候,武則天終於遠離了政治紛爭,度過了近壹年的平靜生活,以八十壹歲高齡去世。臨終前留下遺囑,去掉帝號,恢復皇後身份,與丈夫李治合葬。恢復皇後身份,她就不會被歸為亂黨壹流,在名義上,她是前任皇帝的妻子,現任皇帝的母親,可以堂而皇之地住進乾陵,享受李家後代祭祀。這個舉動表面上看來像是放棄了自己曾經追求的帝王稱號,與李家人妥協,實質卻是以退為進,只要她的名字不被抹殺,她做過的事就不會被抹殺。
雖然在壹生的漫長歲月中,理智讓她選擇了壹條遠離情感的道路,但當生命即將到達終點時,她依然選擇與親人相伴,坦然地到另壹個世界裏面對他們充滿復雜情緒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