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背景分析
《制作壹份電子報》是《初中信息技術》第三章第六節所涉及的內容,教學對象是初中二年級學生,他們已經過壹段時間的學習(學生完成了Word文檔制作學習的相關五個任務),基本掌握了Word2003的基本操作技能:文稿的編輯、文字與段落的設計、藝術字與圖片的插入、表格的輸入、對象框、頁面設置等。但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還沒有真正地把信息技術知識和所掌握的關於Word操作的基本技能應用到實際問題中去。故組織該項活動旨在讓學生在電子報制作的過程中去發現Word操作中還存在的問題,以期進壹步學習;同時,能夠利用所學信息技術知識應用於實踐問題的解決與表達,做到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或知識的整合。
二、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所涉及的是集成辦公軟件Word 2003操作的內容。學生不僅要學會如何制作Word文檔,還要學會制作電腦報,通過制作電子報刊更好地掌握Word文檔的制作,並能利用電子報形式來表達思想或信息。
本節課擬達到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領域
(1)能綜合運用Word 2003的知識和操作技能創作壹份電子報。
(2)學會設計電子報。
(3)學會評價電子報。
(4)能利用信息技術進行信息獲取、加工整理以及呈現交流。
感情領域
學會綜合運用信息技術的知識與技能解決實際問題,激發學習信息技術學科的興趣。
發展領域
(1)掌握協作學習的技巧,培養強烈的社會責任心,學會與他人合作溝通。
(2)學會自主發現、自主探索的學習方法。
(3)學會在學習中反思、總結,調整自己的學習目標,在更高水平上獲得發展。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電子報的設計與設計思想的體現(制作);
難點:對電子報的評價
四、教學策略(解決的方法)
1、組成合作學習小組:從第壹學期開始,教學中即要求學生組成了2人的小組進行協作學習,小組內成員較為熟悉,並逐漸適應協作學習,但協作學習的技巧、與他人的溝通能力還有待進壹步提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實時監控學生的協作學習情況,並組織成果交流會,讓學生交流學習心得與體會,使小組的協作學習走向成熟。
2、以“任務驅動式”為教學原則,確定協作學習的內容
圍繞“電子報制作”任務把各教學目標和內容有機地結合在壹起,使學生置身於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動態過程中進行協作學習。學生通過協作,完成任務的同時,也就完成了需要達到的學習目標的學習。
3、學生上機操作的任務和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情況
(1)學生上機操作的任務和目標是完成電腦報的設計和制作;在此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框架設計、操作上的制作困難進行巡視指導;
(2)教師計劃使用的設備和資源:計劃使用多媒體教學軟件進行廣播教學指導,結合實例介紹電腦報的基本構成要素、素材的獲取方法以及設計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難。
五、教學準備
1、本地(局域網)資源:教師事先從因特網、VCD光盤中收集有關“電子報”主題的文字、圖片、影像資料等,分類別存放在服務器上供學生使用;
2、遠程資源:本地的局域網連接Internet,學生通過上網檢索可以直接找到需要的資料。
六、教學過程和設計思路
教學階段及所用時間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學習情況反饋
信息技術的應用
引導階段(3分鐘)
提出問題:宣傳和傳達信息有哪些比較好的方法?
(引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思考並提出可行性方案。
多媒體教學軟件廣播教學。
介紹小組協作學習任務(13分鐘)
提供3個主題讓學生任選壹個,並利用已學word 2003知識和操作技能,設計、制作壹份電腦報。(3分鐘)
根據個人喜好,選擇制作主題。
幻燈展示3個主題及相關制作內容。
通過展示優秀電腦報,解釋電腦報的設計要點:(5分鐘)
1、主題鮮明突出、內容健康;
2、表現形式多樣,富於創意;
3、形式和內容和諧統壹。
記錄要點,思考如何圍繞主題進行設計。
讓個別學生簡單自己的構思,了解學生掌握情況。
幻燈展示作品及制作要點。
指導搜集資料的方法與途徑:(5分鐘)
1、本地***享中的資料使用;
2、遠程資源:如何在因特網上搜尋自己需要的資料。
觀察教師演示的兩種方法,動手實踐。
觀察學生是否能夠正確地找到想要的資料,對有困難學生進行適當指導。
教學軟件演示獲取信息的方法。
分組協作,完成作品設計(20分鐘)
布置任務:分組協作,討論完成任務。以同桌兩人為壹小組,確定制作的主題並初步制定小組活動計劃、制作方案及小組成員分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