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姐姐愛讀書,作文也寫得棒。當然老爸也不是對我很松懈的。就在我8歲的時候,老爸拿來壹本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書。我對這個書的名字十分感興趣,所以高興地接過書,迫不及待地揭開看。
於是,這本書我很快就讀完了。我知道了書中的女主角海倫·凱勒只擁有了19個月的光明和聲音;我知道了她小時候對自己殘疾抱有種種不滿,常常踢鬧;我還知道了她竟在無光無聲無語的世界裏找回了自己的自信和成功,最終成功考上了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學院……但是,最終留給我最多的卻是憐惜和祈禱。
“媽呀!”剛讀的時候,我不禁這樣叫出來。
“怎麽了?”媽媽走來問。
“這個人太可憐了,對對,他叫海倫·凱勒,他兩歲的時候,就失去了視覺和聽覺!”
可媽媽卻搖搖頭說:“可是最後他還是考上了哈佛大學呀!所以,妳作為壹個健全人壹定要好好學習。像海倫·凱勒這種人,就是有毅力,有很強的自控力的人!這樣的人,必將是能戰勝命運的人!”
媽媽的話,我並沒有在意,更沒有刻意地去琢磨。我只是覺得她的遭遇,是十分十分不幸的。
我還常常地對真主(伊斯蘭教信仰)祈禱:“真主真主,妳保佑我們全家人都平安無事吧!”我害怕自己也會像海倫·凱勒壹樣突然失聰。
又壹次我由於感冒發燒了,雖然燒得不厲害,但我竟哭著說:“我不要沒有眼睛,我不要沒有眼睛……”
二
此時的我,正處在青春的花樣年華,也慢慢變得成熟懂事了,但我還是不願意讀名著。我喜歡讀壹些刺激的小說,優美的散文詩。
今天,我很早起床,走到書桌旁。早晨的陽光就十分明媚。陽光灑在了眼前滿滿的壹排書上。我不經意的看見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這本已沈沈放了四年的書。想想小時候無知的行為,自己也忍不住笑了。不知怎麽,我的手稍稍壹用力,把那本書抽了出來。還是和以前壹樣的感覺:藍色的書皮顯出它的深奧,讓人有壹種忍不住想看的感覺。只不過上面多了壹層塵土。我小心翼翼的拭去上面的塵土,翻開隨便看看。
可是誰知,這壹看,又看上了癮。我感覺裏面的文字還是很優美的。於是,我準備再重看壹遍,我想,會和以前的感受不壹樣。
的確,看完之後,感受真的不壹樣。
20世紀,壹個獨特的生命個體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海倫·凱勒,壹個生活在黑暗卻又給人類帶來光明的女性,壹個度過了生命的88個春秋,卻熬過了87年無光無聲、無語的的孤獨歲月的女子。
然而,正是這麽壹個幽閉在盲聾啞世界裏的人,竟然畢業於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學院,並用生命的全部力量處處奔走,建起了壹家家慈善機構,為殘疾人造福,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
創造這壹奇跡,全靠壹顆不屈不撓的心。海倫接受了生命的挑戰,有愛心擁抱世界,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終於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面,最後又把慈愛的雙手伸向全世界。
其實,這才是真正的大愛。海倫不僅給了其他殘疾人身體上的幫助,還給了全世界精神上的撫慰!
所以,現在讀,給我更多的是震撼和感動!
想想自己以前愛看的刺激的小說,只會讓人尋找到壹種浮淺的刺激。不像名著,會給人精神上的震撼,激發著人不斷向前。
其實,不只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其他的名著也壹樣,只有用心領會,才能體會到之中的真諦。
我不再討厭名著,我要與名著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