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髫[tiáo]齡是童年中的幼年階段。
古時童子未冠,頭發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古代兒童猶未束發時自然下垂的短發。因而就用“垂髫”稱幼兒或指人的幼童階段。垂髫是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
總角是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發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壹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擴展資料
其他常見的年齡稱謂
1、束發:指15歲。
2、弱冠:指20歲。
3、而立:指30歲。
4、不惑:指40歲。
5、知命(半百):指50歲。
6、花甲(耳順):指60歲。
7、古稀:指70歲。
8、耄耋:指80-90歲。
9、期頤:百歲。
常說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則來自於《論語·為政篇》的記載:“子曰: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
百度百科—年齡稱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