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中考跳繩標準

中考跳繩標準

中考跳繩標準是:每分鐘180個是滿分,每分鐘140個是優秀,每分鐘108個是良好,每分鐘64個是及格,每分鐘64個以下為不及格。

壹、跳繩

跳繩,是壹人或眾人在壹根環擺的繩中做各種跳躍動作的運動遊戲。這種遊戲唐朝稱“透索”,宋稱“跳索”,明稱“跳百索”、“跳白索”、“跳馬索”,清稱“繩飛”,清末以後稱作“跳繩”。作為壹種古老的漢族民俗娛樂活動,南宋以來,每逢佳節都跳繩,家家戶戶都要比賽。

二、跳繩的起源

跳繩活動源遠流長。當女媧“乃引繩在泥中,舉以為人”時,繩子便伴隨著人類壹起生活了。古人拿繩子來記事,也用它來捆紮收獲的農作物,或拴使牛馬、捆綁獵物等等,繩子成了人類生活中的重要工具。因此,跳繩可能源於原始的農事、狩獵或軍事活動。

最早出現的跳繩史料是漢代畫像石上的跳繩圖,證明至遲在漢代已經有了跳繩活動。

《北齊書·後主紀》中有壹段有趣的記載:“遊童戲者好以兩手持繩,拂地而卻上,跳且唱曰:‘高末’。高末之言,蓋高氏運祚之末也。”

北齊皇帝高姓,“高末”謂齊將消亡。這本是作為讖言而記載的壹件事,卻給我們留下了兒童跳繩遊戲的最早的文字記載。並且,這種單人“跳且唱”的方式,也為後世跳繩方式奠定了基礎。

跳繩的技巧

1、搖繩技巧

搖繩時,正確的手握位置對於保持繩子的穩定性和提高跳繩效率至關重要。手應該握住繩柄的中後端,而不是前端。這樣可以使手臂更好地貼近身體,減少搖晃和擺動的幅度。同時,手腕的用力也非常關鍵。通過手腕的轉動,可以增加繩子的旋轉速度,使繩子在空中形成穩定的軌跡。

2、起跳技巧

在起跳時,腳尖和前腳掌應同時離地,這樣可以保證身體平穩地離開地面。同時,膝蓋應該微屈,這樣可以減輕對膝蓋的壓力。保持平衡是起跳的關鍵,要註意身體的姿勢和重心。

3、落地技巧

落地時,膝蓋應該微屈,這樣可以減輕對膝蓋的沖擊。同時,腳後跟應該先著地,這樣可以減少對腳踝和膝蓋的壓力。落地時要註意保持平衡,避免左右搖晃或前後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