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 5月18日,中國第壹枚進入太平洋的運載火箭取得圓滿成功。運載火箭在高空順利完成火箭級間分離、發動機關機、火箭頭分離等壹系列程序,沿預定軌道準確飛行全程,最終準確進入預定區域海域。
運載火箭的成功發射,是中國繼原子彈、氫彈、導彈核武器研究和成功發射人造衛星之後,在尖端科技領域取得的又壹重要成果。
運載火箭是現代尖端科技領域的專有名詞。它的本義是將衛星和宇宙飛船運送到預定軌道或向預定目標投擲彈頭的運載工具。
根據射程的遠近,運載火箭分為近程、中程和遠程三種。中國這次發射的運載火箭屬於遠程火箭。這次試驗的成功標誌著中國的運載火箭技術達到了壹個新的水平。
擴展數據:
火箭的歷史起源:
火箭是我國首先發明的。火箭的出現是基於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壹的火藥的出現。早在唐朝初年,科學家孫思邈就發明了火藥。北宋初年,壹個名叫唐宓的人把壹個裝滿火藥的紙筒綁在箭桿上點燃火箭,紙筒後端噴出的氣體推動箭頭前進。這是人類歷史上第壹枚火箭。
火箭出現後,迅速成為作戰使用的武器,種類越來越多。13世紀,中國的火藥和火箭傳到中東,再傳到歐洲。資本主義興起後,英、俄等國大力發展火箭武器。20世紀30年代以後,火箭技術有了很大進步。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不僅出現了射程幾公裏到幾十公裏的火藥火箭,還有帶制導系統的火箭,其實就是初期的導彈。1944年6月的壹天,英國倫敦被神秘導彈轟炸。當時人們很疑惑。後來他們才知道,那是希特勒法西斯從荷蘭海岸發射的導彈。
50年代以後,火箭技術飛速發展,洲際導彈、人造衛星、宇宙飛船相繼出現,人類征服宇宙的新時代開始了。
人民網-1980 5月18中國第壹枚運載火箭發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