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城市口號的相關評論

城市口號的相關評論

用“絞盡腦汁”來表達城市征集和設計口號的難度實在是再貼切不過了,試想,如若不是“絞盡腦汁”,像“壹座叫春的城市”之類的雷人口號如何能想得出來?在“絞盡腦汁”的背後,暴露出來的其實是壹種文化浮躁,以及與這種文化浮躁相伴而生的城市旅遊發展焦慮。

相對於中國眾多的“××之都”“××之城”和“世界××城市”,世界上那些號稱“浪漫之都”(巴黎)、“世界花園城市”(新加坡)、“文化多樣性的世界都市”(倫敦)等等城市口號絲毫不讓人覺得言過其實,而是讓人感到實至名隨。這些城市口號究竟是怎樣出籠的我們不得而知,但有壹點是肯定的,人家肯定不是“絞盡腦汁”,而是“深思熟慮”。“深思熟慮”和“絞盡腦汁”的區別在於,前者壹定經過漫長的文化積澱,是先有了成熟的城市文化、甚至是在外界根據這種城市文化先給予了相關評價之後,才逐漸叫響這個口號的;後者則是在壹種浮躁的文化心理支配下,急不可待地往自己頭上扣上大帽子,然後企圖拿這頂大帽子去換取豐厚的收益——譬如旅遊經濟什麽的。

浮躁的文化心理只能催生雷人的城市口號,在這些“設計與營銷城市”的“城市營銷員”看來,城市的發展是來不及等待成熟的文化積澱的,城市與城市間的激烈旅遊競爭很容易讓人產生出強烈的旅遊發展焦慮,他們迫切需要城市拿出搶眼或紮眼的口號來吸引人,這樣,城市口號便不是城市文化特點的表現,而是能夠令人產生別樣的生理反應、能夠令人記住就行。這就像壹些網絡達人為了出名,不惜采取種種雷人的手段壹樣。於是,城市的這種文化浮躁和旅遊發展焦慮壹拍即合,種種雷人的口號就這樣橫空出世了。

事實上,中國有很多城市,並不是沒有成熟的城市文化積澱,然而由於人們的文化心理依然浮躁,甘願隨波逐流,所設計出來的城市口號仍然難以反映城市的文化特點。譬如,有人指出,上海的城市口號“上海,精彩每壹天”直接來自某護膚品廣告,我壹直感到納悶:堂堂大上海的城市文化何等博大精深,何以它的城市口號竟連“自主知識產權”都不曾有?這不是因為文化心理浮躁又是為何?

可持續發展是現代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而現代城市的營銷文化,也應該是壹種可持續發展的文化——成熟的、腳踏實地的文化心理,這種文化心理應該遠離浮躁,遠離跟風,有時甚至還需要遠離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