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樂府運動”是由唐中期由白居易倡導,以張籍、王建、李紳、元稹為中堅的詩歌運動。“新樂府”是與魏晉以來古題樂府相對而言的。
李紳首創“新題樂府”,白居易改名為“新樂府”,用以指陳時弊、反映民生溫,使之擔負起“補察時政”、“泄導人情”的使命。並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反對“嘲風雪,弄花草”而別無寄托的作品。又強調詩歌語言應通俗明白,風格樸實平易。
新樂府運動的實踐
新樂府運動的詩歌創作,實踐了上述理論主張。白居易、元稹、張籍、王建等人的樂府詩及其他的壹些作品,反映了中唐時期極為廣闊的社會生活面,從各個方面揭示了當時存在的社會矛盾,提出了異常尖銳的社會問題。
如白居易的《杜陵叟》、《賣炭翁》,元稹的《田家詞》、《織婦詞》,張籍的《野老歌》,王建的《水夫謠》等,都是直接描寫勞動人民所遭受的殘酷剝削和壓迫,為他們的悲慘命運鳴不平的。
白居易的《繚綾》、《紅線毯》、《重賦》、《輕肥》等,是直接刺責統治階級的驕奢淫逸,並從中反映貧富懸殊、階級對立的。
白居易的《宿紫閣山北村》、張籍的《猛虎行》、王建的《羽林行》等,是揭露特權階層惡勢力為非作歹、殘害人民的。